成語《兩全其美》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兩全其美:liǎng quán qí měi
詞源: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三折:“司徒,你若肯與了我呵,堪可兩全其美也。”
詞由:東漢末年,董卓操縱大權,朝政十分混亂,除掉董卓是朝野的共同心愿。司徒王允設計一個連環計:他有一個義女名叫貂蟬,十分美貌。他把除掉董卓的心思告訴貂蟬,并和她商量要利用她來為民除害。貂蟬同意了。王允先把貂蟬許給呂布為妻,這時,呂布高興得很,說把貂蟬嫁給他是兩全其美的事,美女和英雄結婚是匹配相當。接著又把貂蟬送給董卓。就在貂蟬身上,造成了呂布和董卓的尖銳矛盾。后來呂布信了王允說的貂蟬被董卓霸占的話,于是便去殺了董卓。
詞義:做一件事使兩方面都很滿意。
書證: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等待病好,連妝奩送去。是憑樣,縱有變故,也不受他們籠絡,這卻不是兩全其美。”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回:“叫打雜的替他送去,他也樂得省錢,豈不是兩全其美?”朱自清《論老實話》:“但是這種‘直言’‘直說’大概是不至于刺耳,至少也不至于太刺耳的。又是直言,又不太刺耳,豈不兩全其美嗎?”梁斌《紅旗譜》十八:“朱光明說:‘……土霸打倒,窮苦人見青天。不是兩全其美!’”
上一篇:成語《不落窠臼》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舉一廢百》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