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高下在心》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高下在心:gāo xià zài xīn
詞源:《左傳·宣公十五年》:“天方授楚,未可與爭,雖晉之強,能違天乎?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
詞由:春秋時代,楚莊王派兵進攻弱小的宋國。宋無力抵御,急忙向晉國求援。晉景公對此左右為難:出兵救援吧,擔心會給晉國招來不利;不出兵吧,又怕受天下人的恥笑。這時,大夫伯宗極力反對出兵救宋,認為出兵援宋有百弊而無一利。伯宋勸阻晉景公說:“楚國逞強,這是天意。我們晉國雖則強大,但怎能違背天意呢?俗話說得好:‘遇事能屈能伸,必須心中有數,河澤中難免注入污水,山林里難免藏有毒蟲,美玉也難免含有瑕疵?!裕笸醪槐匾詾椴怀霰人?,是蒙受了恥辱,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由于伯宗的勸諫,晉景公終于沒有派出救兵。
詞義:遇事能伸能屈,必須心中有數。高下:比喻屈和伸。形容握有大權,為所欲為。
書證:《后漢書·何進傳》:“今將軍總皇威,握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泵鳌ち_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回:“今將軍仗皇威,掌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若欲誅宦官,如鼓洪爐燎毛發耳?!?
上一篇:成語《飽食暖衣》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魚目混珠》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