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走馬看花》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走馬看花:zǒu mǎ kàn huā
詞源:唐·孟郊《登科后》詩:“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詞由:唐代著名詩人孟郊,年青時代曾在河南嵩山一帶閑居著。后來回到浙江湖州老家,不想當(dāng)官,只愛寫詩,過著清貧的生活。他四十一歲那年,在母親的多次勸導(dǎo)、鼓勵下,才去長安應(yīng)試“進士”。可一連兩次都沒有得中,于是他懷著失意的心情,漫游了湖北、湖南一些地方。四十六歲那年,他第三次上京應(yīng)考,總算考上了進士。長年受壓抑、郁郁不得志的孟郊,忽然登科,當(dāng)然無比興奮、激動,立即騎上一匹快馬,在春風(fēng)中得意洋洋地飛馳于京城的鬧市和名勝之處,一天之中就把長安城里的名花全看了,并隨即寫了首《登科后》詩。
詞義:騎著奔馬看花。走:跑。形容升官后稱心如意,非常愉快。比喻粗略地瀏覽一下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
書證:明·于謙《于忠肅集·喜雨行》:“但愿風(fēng)調(diào)雨順民安業(yè),我亦走馬看花歸帝京。”明·畢魏《三報思·囑托》:“場中看文,如走馬看花。”毛澤東《我們黨的一些歷史經(jīng)驗》:“調(diào)查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走馬看花,一種是下馬看花。走馬看花,不深入,因為有那么多的花嘛。”
上一篇:成語《賊人膽虛》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超塵拔俗》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