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纓會是什么意思
【典源】 《韓詩外傳》卷七:“楚莊王賜其群臣酒。日暮酒酣,左右皆醉。殿上燭滅,有牽王后衣者。后扢(gu) 冠纓而絕之,言于王曰:‘今燭滅,有牽妾衣者,妾扢其纓而絕之。愿趣 (cu) 火視絕纓者。’王曰:‘止!’立出令曰:‘與寡人飲,不絕纓者,不為樂也。”于是冠纓無完者,不知王后所絕冠纓者誰。于是王遂與群臣歡飲,乃罷。”《說苑·復恩》亦載,文大略同,“王后”作“美人”。
【今譯】 春秋時,楚莊王宴飲群臣,飲至黃昏,眾人皆醉。忽然殿中蠟燭吹滅,有臣子趁機悄悄拉王后的衣服,王后將其帽纓揪掉,告訴莊王說:“燭滅時有人拽我衣服,我揪掉了他的帽纓,請迅速點燈查問。”莊王卻說:“不!”立即下令:“今天與我飲酒,不將自己帽纓揪下的,不為盡歡。”于是群臣紛紛揪下帽纓,因而無法查明究竟是誰拽了王后衣服,楚莊王與群臣繼續暢飲,盡興方休。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酣飲縱情; 也用以形容寬宏大量。
【典形】 楚人纓脫、倒簪纓、絕纓、絕纓會、赦絕纓。
【示例】
〔楚人纓脫〕 北周 · 庾信 《對燭賦》:“楚人纓脫盡,燕君書誤多。”
〔倒簪纓〕 唐·劉禹錫《歷陽書事七十韻》:“促筵交履舄,痛飲倒簪纓。”
〔絕纓〕 三國·曹植《求自試表》:“絕纓盜馬之臣赦,而楚趙以濟其難。”
〔絕纓會〕 元·無名氏《斗鵪鶉·妓好睡》:“絕纓會上難侍立,才燭滅,早魂魄,昏迷。”
〔赦絕纓〕 清·錢謙益《次韻劉敬仲寒夜》之五:“憐才可但旌當轍,使過終須赦絕纓。”
上一篇:繞朝贈策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綈袍之賜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