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要言不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要言不煩:yào yán bù fán
詞源:《三國志·魏志·管輅傳》裴松之注引《輅別傳》;“輅為何晏所請……時鄧飏與晏共坐,飏言:‘君見謂善《易》,而語初不及《易》中辭義,何故也?’輅尋聲答之曰:‘夫善《易》者,不論《易》也。’晏含笑而贊之:‘可謂要官不煩也。’”
詞由:三國時候,魏國有個人叫管輅,字公明。他喜好學習,精通《周易》,擅長占卜之術。有一次,愛好老莊哲學、崇尚清談的何晏請他到家中作客,同時也邀鄧飏作陪。三人入座后,喝茶飲酒,談天論地,甚有情趣。管輅對《周易》爛熟于胸,極有研究,何晏、鄧飏本想聽聽他在這方面的一些高見,但在整個談論過程中他卻只字不提。鄧飏感到奇怪,就問管輅道:“你精通《周易》,而說話一句也不涉及它,這是什么原因呢?”管輅回答說:“精通《周易》的人是不談論《周易》的。”何晏覺得管輅的回答極妙,笑著贊揚道:“可謂要言不煩也。”
詞義:形容說話或寫文章簡明扼要,不煩瑣。要: 簡要; 煩: 煩瑣。
書證:魯迅《彷徨·高老虎子》:“阿呀!礎翁的大作,是的,那個……是的,那——《中國國粹義務論》,真真要言不煩,百讀不厭!”
上一篇:成語《裝腔作勢》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見事風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