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涅而不緇》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涅而不緇:niè ér bù zī
詞源:《論語·陽貨》:“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詞由:佛肸是晉大夫趙氏的宰官,住在中牟這個地方。他據地反叛了,來召孔子去。孔子要去了,子路就對他說:“你說過,親身做過壞事的人,君子是不能和他共事的。佛肸占據中牟興兵作亂,明明是做壞事,可是你卻想去,這是為什么呢?”孔子說:“不錯,我是說過這話的,不過不要作片面的理解。不是也有這樣說法嗎:一塊堅硬東西磨了不會變得磷薄,一件潔白東西染了不會變得緇黑,我難道是無用的匏瓜嗎?”
詞義:用黑色染料染也染不黑。涅:黑色染料;緇:黑色。比喻品格高尚、純潔,不受外界污染。
書證:《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晉書·劉曜載記》:“義孫可謂歲寒不凋,涅而不緇者矣。”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五回:“原來他老夫妻看準姑娘的性情純正,心地光明,雖是埋沒風塵,倒象形蹤詭秘,其實信得及他這朵妙法蓮花出污泥而不染,真有個磨而不磷,涅而不緇的光景。”
上一篇:成語《海屋添籌》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深耕易耨》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