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斷爛朝報》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斷爛朝報:duàn làn cháo bào
詞源:《宋史·王安石傳》:“先儒傳注,一切廢不用。黜《春秋》之書,不使列于學官,至戲目為‘斷爛朝報’。”
詞由:北宋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王安石,從小勤奮好學,后來成了當時的著名改革家。他攻讀過《詩》、《書》、《周禮》等,并作了不同于世俗的解釋,當時被全國稱之謂“新義”。他還寫了一本叫《字說》的書,內容上也有許多穿鑿附會之說。由于他位高望重,科舉考試的內容也都以他的見解作為準則,考生不得任意發表自己的看法。以前《春秋》這一部史書,被儒家遵奉為天經地義的真理,可王安石貶斥了它,說它是殘缺、陳腐的歷史資料,讀它沒有什么價值,因而還不讓它作為學館里學習的書籍。
詞義:指殘缺、陳舊,沒有什么參考價值的歷史記載。斷:殘缺不全;朝報:古代傳抄朝廷的詔令、官員的奏章之類的文件。
書證: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回:“真令人莫明其妙。無怪朱子疑心他不可解,王安石蔑視他為斷爛朝報,要束諸高閣了。”魯迅《小說舊聞鈔·雜說》:“作者見聞較近,當有所根據,惟敘次散漫,多近乎斷爛朝報,不甚合章回小說體裁焉。”
上一篇:成語《敬而遠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斷送老頭皮》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