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對牛彈琴》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對牛彈琴:duì niú tán qín
詞源: 郭象《‘莊子’注》:“是猶對牛鼓簧耳。”南朝·梁·僧佑 《弘明集》:“為牛彈清角之操。”
詞由: 古時候, 我國有個名音樂家叫公明儀, 他善于彈琴。有一次,他看見一頭牛低著頭在那里吃草,兩只耳朵不時動著, 便操起琴, 高高興興地為它彈奏了幽雅悅耳的清角之音來。可是, 那頭牛不管公明儀的琴彈得多么美妙,仍然一個勁地吃著它的草。公明儀不明白那頭牛為什么對他的琴聲無動于衷。其實(shí),牛畢竟是牛,它根本不懂得音樂,更談不上能欣賞他這種曲調(diào)高雅的音樂!
詞義:對著牛彈琴給它聽。比喻對愚蠢的人講高深的道理。也譏笑有些人辦事、說話寫文章不看對象。
書證:漢·牟融《理惑論》:“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魯迅《出了象牙之塔后記》:“我以為這誠然也有理,但和中國現(xiàn)在的政客官僚們講論此事,卻是對牛彈琴。”毛澤東《反對黨八股》:“‘對牛彈琴’這句話,含有譏笑對象的意思。如果我們除去這個意思,放進(jìn)尊重對象的意思去,那就只剩下譏笑彈琴者這個意思了。為什么不看對象亂彈一頓呢?”
上一篇:成語《寥若晨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小受大走》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