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河面皺是什么意思
【典源】《楞嚴經》:“波斯匿王言: 我生三歲,慈母攜我謁耆婆天,經過此流,爾時即知是恒河水。佛言:‘汝今目傷發白面皺,其面必竟皺于童年,則汝今時觀此恒河,與昔童時觀河之見有童耄否?’王言:‘不也。’佛言:‘皺者為變,不皺非變,變者受滅; 彼不變者,元無生滅。’”
【今譯】 佛經上講,波斯匿王說:“我生下三歲,在過河水時,就知那是恒河。”佛對他說:“你今日已有白發、臉生皺紋,面容定比童年時衰老,而你看這恒河與你童年時所見的恒河比,變衰老了嗎?”王說:“沒有。”佛說:“皺就是變化,有變化就有死滅,不變的,本就無生無滅。”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人變衰老。
【典形】 波匿觀河、發白喻觀河、觀河面皺、見恒河、皺恒河、觀河皺面。
【示例】
〔波匿觀河〕 宋·范成大《丙午新年六十一歲》:“波匿觀河見,維摩示病身。”
〔發白喻觀河〕 清·錢謙益《再次茂之他字韻》:“遲離將離無別語,好將發白喻觀河。”
〔觀河面皺〕 清 · 錢謙益 《留鴻節》:“觀河面皺嗟君老,臨井腰懸笑我衰。”
〔見恒河〕 宋·蘇軾《在彭城日與定國為九日黃樓之會》:“對玉山人今老矣,見恒河性故依然。”
〔皺恒河〕 明·袁宏道《述懷》:“寐來趨夜壑,老去皺恒河。”
上一篇:袁盎日飲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計然之策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