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唯命是聽》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唯命是聽:wéi mìng shì tīng
詞源:《左傳·宣公十二年》:“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懷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聽?!?/p>
詞由:春秋時期,鄭國先與楚國結盟,后又跟晉國通好。對此,楚莊王極為不滿,于是于公元前597年,親率大軍討伐鄭國。因楚強鄭弱,楚軍勢如破竹,很快攻入鄭都。鄭襄公只好象罪犯一樣,赤身披發,手里牽著羊去迎接楚莊王,并向楚王求饒謝罪,說:“我們得罪了大王,使你生氣,所以率兵到此,這都是我的罪過,我哪里敢不聽從大王你的命令呢?”楚莊王見鄭襄公有悔過之心,便下令退兵三十里。后來,楚鄭又訂立了友好盟約。
詞義:怎么吩咐,就怎么做。形容非常聽話。
書證: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如海又說:‘擇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吾兄即同路而往,豈不兩便?’雨村唯唯聽命?!惫簟陡锩呵铩撛焓辍罚骸澳俏也毁M俄頃的遲疑,或許早就是唯命是聽的。”錢鐘書《圍城》:“先來校的四個中國文學系講師和助教早就和他打成一片,學生也唯命是聽。”《韜奮文集》:“他們可以任意發出任何命令, 不管是怎樣的無意義, 一般‘囚犯’都須絕對服從, 唯命是聽。”
上一篇:成語《咳唾成珠》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因勢利導》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