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冬烘先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冬烘先生:dōng hōng xiān shēng
詞源: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誤放》:“鄭待郎熏主文,誤謂顏標乃魯公之后……尋為無名子所嘲曰:‘主司頭腦太冬烘,錯認顏標作魯公。’”
詞由:唐代有位侍郎名叫鄭薰,有一次,他主持考試時錯把一個名叫顏標的考生當成了顏魯公(即唐代有名的書法家、文學家顏真卿)的后輩。顏魯公不僅在平安史之亂中有功,而且在勸諭李希烈叛反中不屈而死。當時,徐州一帶很不安定,朝廷想派一位忠烈的后代去治理,因此,鄭薰急忙錄取顏標為狀元,并準備派往徐州。后來,顏標登門謝恩時,鄭薰細問了顏標的宗廟家史。但顏標原是個窮書生,根本沒有什么宗廟。這時,鄭薰恍然大悟,只好啞子吃黃連了。后來這件事被人嘲笑道:“主考官頭腦太胡涂了,竟錯認為顏標是顏魯公的后代!”
詞義:懵懂淺陋的先生。指昏庸,迂腐的讀書人。冬烘:胡涂、迂腐。亦簡作“冬烘”。
書證:宋·范成大《石湖集·四時田園雜興詩·冬日》:“長官頭腦冬烘甚,乞汝青錢買酒回。”清·佚名《官場維新記》第十四回:“那巫氏的兄弟,名叫巫之梁,表字翼棟,是個三家村里的冬烘先生。”
上一篇:成語《內(nèi)視反聽》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切磋琢磨》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