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內視反聽》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內視反聽:nèi shì fǎn tīng
詞源:《史記·商君列傳》:“趙良曰:‘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虞舜有言曰:自卑也尚矣。君不若道虞舜之道,無為問仆矣。’”
詞由: 商鞅在秦國為相有十年了,秦氏之中自然就有不少怨恨的。這時,秦國的有賢名的隱士趙良,通過孟蘭皋的介紹來見他。商鞅說:“我們交個朋友吧!”趙良說:“我不敢。我常聽到這樣的話,‘非其位而居之曰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貪名。’我要聽你的話來做官, 不是既貪位又貪名了嗎?”商鞅說:“那你對我治理秦國是不樂意的了?”趙良回答說:“能聽別人的話, 叫做聰; 能自 己反省, 叫做明; 能克制自己, 就叫做強。虞舜說過一句話: 反是卑下自守的反而得到人家的尊重。你只要按照虞舜的這句話來行事, 還有什么要我多說的呢?”
詞義: 能外聽人家的意見, 內省自己的不是。視: 反省; 反: 反過來, 即向外。指一個人既能主動反省檢查, 又能聽取別人的意見。亦作“反聽內視”。
書證:《后漢書·王允傳》:“夫內視反聽, 則忠臣竭誠; 寬賢務能, 則義士厲節。”《晉書·摯虞傳》:“其有日月之眚, 水旱之災, 則反聽內視, 求其所由。”
上一篇:成語《入室操戈》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冬烘先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