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著作等身》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著作等身:zhù zuò děng shēn
詞源:《宋史·賈黃中傳》:“黃中幼聰悟,方五歲,玭每旦令正立,展書卷比之,謂之等身書,課其誦讀。”
詞由:宋朝南皮(今屬河北)人賈黃中,六歲時就應童子科考試,結果被錄取了,人們稱之為神童。他十五歲那年, 金榜題名, 考中了進士。他怎么會很早就成名的呢?據說, 是他父親賈玭(pin)管教嚴格的結果。賈玭, 原也是進士出身。賈黃中小時候, 賈玭每天都布置兒子誦讀一段課文的任務。布置多少呢?賈玭是這么做的: 叫賈黃中立正著, 將課文的篇幅展開來, 用來量他的身高, 身高多少, 就每天要讀多少高的文章。因此, 人們稱之為“等身書”。顯然, 每天賈黃中讀的文章是很多的。
詞義: 寫的作品迭起來和作者身高相等。著作: 作品, 寫的書。等:相等。形容著作多。亦作“等身”。
書證: 清·龔自珍《定盦文集·續集·已亥雜詩之一三七》:“故人有子尚饘粥, 抱君等身大著作。”曹禺《我們尊敬的老舍先生》: “會上陳列了他多年來的全部著作, 那時他已是著作等身了。”
上一篇:成語《草偃風從》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蒲柳之姿》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