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大材小用》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大材小用:dà cái xiǎo yòng
詞源: 《后漢書·邊讓傳》:“此言大器之于小用, 固有所不宜也。”
詞由: 東漢末年, 陳留 (今屬河南省) 有個叫邊讓的,從小能言善辯,頗有才華。他寫的辭賦,詞藻華麗,有人說他具有司馬相如的才氣。當時的大將軍知道了邊讓有才名, 想請他來輔佐自己, 但又怕他不肯從命, 便以征兵名義將他招來, 委任他當了個令史小官。有個議郎叫蔡邕, 他也欽佩邊讓, 認為何進應當讓邊讓居高位負重任, 于是向何進推薦說:“用煮牛的大鼎來煮雞, 汁水多了就淡而無味, 汁水少了就容易煮干, 還會難熟。這是說大器小用, 本來就不合適啊。我現(xiàn)在憂慮的是煮牛的大鼎沒有用來煮牛, 希望將軍認真考慮一下。”后來, 何進把邊讓推薦給朝廷了。
詞義: 把大材料用在小處。比喻使用不當。或比喻浪費人才。亦作“大才小用”。
書證: 宋·陸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詩: “大材小用古所嘆, 管仲蕭何實流亞。”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十七回:“你如今連個‘名世之數(shù)’(五百) 都不肯出;真正大才小用了。”
上一篇:成語《大廈將傾》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大言不漸》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