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座皆驚》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一座皆驚:yī zuò jiē jīng
詞源:《三國志·魏志·王粲傳》:“時(蔡) 邕才學顯著, 貴重朝廷, 常車騎填巷, 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倒屣近之。粲至, 年既幼弱, 容狀短小, 一坐盡驚。”
詞由: 蔡邕和王粲都是東漢末年的名人。蔡邕, 字伯喈, 東漢陳留圉(今河南杞縣) 人。靈帝時為議郎, 校書通觀; 董卓當權, 任侍御史, 官至左中郎將。王粲, 字仲宣, 東漢高平 (今山東鄒縣西南)人。有一次, 王粲來到長安, 前去拜訪蔡邕。當時蔡邕以博學多才而聞名, 受到朝廷的寵信。蔡邕家門庭顯赫, 家里常常賓客盈坐, 他住的院子里常被車馬堵塞起來。蔡邕非常愛才惜才, 喜歡結交才識之士。那天聽說王粲在門前求見, 他起忙起身去迎接, 急促中連鞋子都倒穿了。蔡邕與王粲并排來到客廳, 在座的人見王粲年紀很輕, 身材矮小, 竟受到了蔡邕如此親切的接見, 無不驚奇不已。
詞義:在座的人無不感到驚奇。
書證: 明·李贄《初譚集·君臣六》:“張 (憑) 乃遙于末坐判之, 言約旨遠, 足暢彼我之懷, 一座皆驚。”
上一篇:成語《一去不復返》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不修邊幅》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