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自慚形穢》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自慚形穢:zì cán xíng huì
詞源: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客止》:“驃騎王武子是衛玠之舅,俊爽有風姿,見玠輒嘆曰:‘珠玉在側,覺我形穢?!?/p>
詞由:晉朝時候,有個人叫衛玠,生得眉清目秀,十分漂亮。有一天,他乘坐牛車進城,人們爭先恐后地圍上來,一睹這位美男子。衛玠有個舅父,名叫王武子,是朝廷的驃騎將軍,他也生得英俊,頗有風姿。可是他一見到他的外甥衛玠,就不禁自慚地感嘆說:“人們都夸衛玠是個象玉石雕琢的人,有他這樣的珠玉之人在我身旁,我就覺得自己丑陋了?!?/p>
詞義:自己形態丑陋,不如別人,因而覺得慚愧。形穢:形態丑陋。后泛指自愧不如別人。亦作“自覺形穢”。
書證: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小弟因多了幾歲年紀,在他面前自覺形穢,所以不敢癡心想著相與他。”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七十二回:“紹聞在婁樸面前,不免自慚形穢?!睏钅肚啻褐琛返谝徊康谑徽拢骸八詰M形穢般只呆在一個黑暗的角落里,不敢發一言?!?
上一篇:成語《自告奮勇》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自貽伊戚》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