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枉己正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枉己正人:wǎng jǐ zhèng rén
詞源:《孟子·萬章上》:“吾未聞枉己而正人者也。況辱己以正天下者乎?!?/p>
詞由: 伊尹是商湯的賢相。人們對伊尹的傳說很多。有一次, 萬章問老師孟子說:“世上有這樣的傳說:伊尹當上商湯的相國, 是他自己要求到的。伊尹用宰割了的食物, 烹調好了, 去進獻給商湯, 以此比喻自己有宰治天下的能力, 因而受到商湯的重用。不知有無這種事呢?”孟子回答說:“沒有這種事。當初伊尹在莘國種地, 是湯三次派人去才把他請出來的。伊尹到湯那里去是以天下為己任的。我沒有聽說過,品行不端正的人, 可以去糾正別人的。更不用說那不擇手段的, 竟然能使天下的人走正道嗎?”萬章聽了, 點點頭說:“以后我再聽到這樣議論伊尹的, 一定象老師說的那樣去解釋。”
詞義: 自己品行不端正, 卻妄想去糾正他人。枉:不端正:正;糾正。
書證: 宋《二程全書·遺書四》:“吾方以天下為心未暇恤人議己也, 則枉己者則未有能直人者也?!?
上一篇:成語《來者可追》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林下風氣》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