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異端邪說》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異端邪說:yì duān xié shuō
詞源:《論語·為政》:“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詞由: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是一個思想活躍、百家爭鳴的時代。有一次,魯哀公與孔子談論政事。當談到如何對待社會上形形色色的思想觀點時,魯哀公說:“當今諸子百家之說盛行,仔細想想,各有各的道理,真弄得我們這些當政者,不知以那家的說教為政是好。”孔子說:“道有正、邪之分,在當今形形色色的說教中,唯有仁道才是正道,其余都是邪道。當政者最要緊的是自己要能分清哪是正道,哪是邪道, 然后, 設法使世上的人都去鉆研正道, 唾棄邪道。如果世上的人都去專心研究異端邪說, 那么所遭受的危害, 將是無法估量的。”
詞義: 原指儒家學說以外的說教。后泛指不正當的議論或非正統的思想。
書證: 宋·程顥《論王霸之辨》:“故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 正志先立,則邪說不能移, 異端不能惑。”
上一篇:成語《異軍突起》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引而不發》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