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異軍突起》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異軍突起:yì jūn tū qǐ
詞源: 《史記·項羽本紀》:“東陽少年殺其令, 相聚數千人, 欲置長,無適用, 乃請陳嬰。嬰謝不能, 遂強立嬰為長, 縣中從者得二萬人。少年欲立嬰便為王, 異軍蒼頭特起。”
詞由:秦末,東陽縣 (今在安徽省)有一個令史叫陳嬰, 他為人誠實謹慎, 人們都很尊敬他。那時, 秦王無道, 天下百姓怨聲載道, 紛紛揭竿而起。東陽縣的年青人不滿貪官污吏, 殺死了東陽縣的縣令, 聚集起幾千人, 想請陳嬰來當頭領。陳嬰婉言推辭, 但拗不過眾人, 只好答應下來。不久, 起義軍就擴大到兩萬多人。后來, 一些年輕人又想讓陳嬰稱王, 讓軍隊標新立異, 頭包青布, 獨闖天下。可是, 陳嬰聽了母親的勸告, 不敢稱王, 并勸部下歸附項梁。眾人以為言之有理,就把軍隊交給項梁統率。
詞義: 另一支軍隊突然出現。異軍: 另一支軍隊。比喻與眾不同的新的力量或新的派別突然出現。
書證: 柳亞子《燕子龕遺詩序》:“武昌樹幟, 余在滬瀆, 值先烈陳英士先生異軍突起。”
上一篇:成語《廉泉讓水》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異端邪說》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