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道路以目》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道路以目:dào lù yǐ mù
詞源: 《國語·周語上》:“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詞由:周厲王是周朝的一個有名的暴君。當時,許多老百姓不堪忍受他的暴虐統治,在背后咒罵他。卿士邵公把這一情況報告了厲王,厲王十分惱怒,從衛國找來了巫人,叫他們轉告老百姓,說咒罵天子的人統統要被關押起來,嚴重的要被殺死。從此,全國的老百姓都不敢公開咒詛了,只得在道路上相遇時,用眼光來表示大家對暴君的強烈不滿。
詞義:老百姓路上相遇,用目光示意對統治者的不滿,而不敢談論。形容統治暴虐、黑暗,人們無言論自由。
書證: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百僚鉗口,道路以目。”魯迅《偽自由書·止哭文學》:“不過,這是無效的,遠不如哭則‘格殺不論’的靈驗。此后要防的是‘道路以目’了,我們等待著遮眼文學罷。”
上一篇:成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采薪之憂》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