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扶搖直上》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扶搖直上:fú yáo zhí shàng
詞源: 《莊子·逍遙游》:“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詞由: 傳說北方的大海里, 有條大魚,名叫‘鯤’。鯤之大,無法形容,光說它的長, 就不知道有幾千里。它能變成鳥, 名叫‘鵬’, 鵬有多大, 難于比擬, 光說它的背, 就不知道有幾千里。它一怒而飛, 張開兩扇肢膀, 黑壓壓就好象遮蓋半天的烏云。這大鵬鳥, 每當冬天海潮運轉時, 就要從北海遷居南海去。當大鵬鳥從北海起飛, 遷往南海的時候, 翅膀一撲, 就擊起三千里的巨浪, 乘著一陣急劇盤旋而上的暴風, 扶搖直上, 直上云霄, 一沖就是九萬里。
詞義:原意乘著急劇盤旋而上的旋風直上云霄。扶搖: 急劇盤旋而上的旋風。形容如乘風而上, 快速上升。比喻仕途得志。
書證: 唐·李白《上李邕》:“大鵬一日同風起, 扶搖直上九萬里。”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十八回:“大人步步高升,扶搖直上,還望大人栽培呢。”
上一篇:成語《成敗論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折臂三公》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