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大腹便便》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大腹便便:dà fù pián pián
詞源:《后漢書·邊韶傳》:“韶口辯,曾晝日假臥,弟子私嘲之曰:‘邊孝先,腹便便。’”
詞由:東漢有個文人叫邊韶,字孝先。他體肥腹大,行動遲鈍。他要求學生勤學苦讀,可自己懶洋洋的大白天也常常躺著,總閉著眼。有幾個學生對他很有意見,編了一首歌謠批評道:“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邊韶聽到后非但不檢查自己的不是,反而也編出了一首“邊為姓,字孝先。腹便便,五經笥(Si)。但欲眠,思經事。”來回敬學生,表明他肚子大是因為裝滿了五經,愛睡覺是利用它想經書上的事情。
詞義:肚子又肥又大。便便:肥胖的樣子、多形容肥胖的地主、資本家。
書證:秦牧《春天的色彩和聲音》:“那些在淺海里面吃得脂肥膏滿的鱘魚、海鯉之類,這時候親魚都大腹便便的,又奮力洄游到江河里面產卵了。”余立政《贈楊塵因先生》詩:“關西夫子知名久,大腹便便氣自華。”
上一篇:成語《大筆如椽》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天下無敵》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