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信誓旦旦》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信誓旦旦:xìn shì dàn dàn
詞源:《詩經·衛風·氓》:“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詞由:《氓》敘寫了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小伙子愛上了一位美貌的姑娘,由于極力的追求,終于和這位姑娘結婚了。結婚后,姑娘一片真心,可小伙子卻變心了,對妻子橫眉豎眼,百般虐待。這位勞動婦女在悲苦無告的情況下,責罵丈夫說:當初求婚時你說和我白頭到老,想起這話我非常怨恨你。淇河滾滾也有岸,水汪漫漫也有邊。少年時候是多么歡樂啊。你明明白白向我發過的誓,現在也用不著想它了。既然你丟棄了你說的話,變心不念舊,那就算了吧,從此我們就一刀兩斷。
詞義:誠懇的誓言清清楚楚。信誓:表示誠意的誓言;旦旦:清清楚楚。
書證: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十篇:“臣乃脈定于內,心正于懷,信誓旦旦,秉志不回,翻然高舉,與彼長辭。”
上一篇:成語《佶屈聱牙》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借寇恂》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