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佶屈聱牙》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佶屈聱牙:jí qū áo yá
詞源:唐·韓愈《進學(xué)解》:“上規(guī)姚姒,渾渾無涯,《周誥》、《殷盤》,佶屈聱牙,《春秋》謹嚴,《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詩》正而葩。”
詞由:國子先生教學(xué)生要勤奮學(xué)習(xí),有的學(xué)生認為學(xué)業(yè)再高又有什么用呢?用國子先生本身的事例來說明。他說:“你先生好書讀得很多了,文章也寫得很好。你讀了這許多書:舜時的《虞書》、《堯典》,禹時的《夏書》、《禹貢》。這些書,內(nèi)容博大精深;周公所作的《周誥》,殷商時的《商書》、“盤庚”。這些書,艱澀難讀,你都讀通了。對于《春秋》的嚴謹,《左傳》的鋪陳,《易》的奇而又法,《詩經(jīng)》的純正而又瑰麗,你也學(xué)到了。然而你又怎樣呢?你的妻兒還不是寒號、饑啼嗎?”
詞義:文章寫得艱澀得很,讀起來很拗口,不好讀。佶屈:屈曲,曲折;聱牙:不順口。
書證,鄒韜奮《經(jīng)歷·課外閱讀》:“有些文字, 尤其是所謂直譯的文字, 寫得佶屈聱牙。”
上一篇:成語《伈伈睍睍》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信誓旦旦》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