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鱗次櫛比》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鱗次櫛比:lín cì zhì bǐ
詞源:“《詩經·周頌·良耜》:“獲之挃挃,積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櫛,以開百室。”南朝·宋·鮑照《詠史》:“京城十二衢,飛甍各鱗次。”
詞由: 這是敘寫豐年收獲時的景象。收獲了, 大家喜笑顏開, 緊張地勞動著, 多熱鬧啊! 收割以后,田里堆得密密麻麻。運到了場上,堆得又多高啊, 就象城墻一樣。場上的人, 多得就象理發工具梳子篦子一個挨一個, 一家一村全部出動了。
詞義: 象魚鱗、篦梳那樣密密地排列著。次: 次序, 排列; 櫛:理發的工具梳篦之類; 比: 朱熹注:“五家為比, 五比為閭, 四閭為族。”
書證:明·陳貞慧《秋園雜佩·蘭》:“自長橋以至大街, 鱗次櫛比, 春光皆馥也· 一千數花, 生于夏月者則名蕙。”清·王韜《瀛壖雜志》:“東關外羊毛衖左右, 閩粵游民群聚于此, 賭館煙舍, 鱗次櫛比。”
上一篇:成語《魯衛之政》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雞鳴而起》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