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馬革裹尸》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馬革裹尸:mǎ gé guǒ shī
詞源: 《后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于邊野, 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詞由: 公元44年秋,東漢名將馬援勝利回師。將至京城, 他的朋友們都來迎接、慰勞他。平陵人孟冀也前往祝賀, 并向馬援說了一些奉承的話。馬援聽了心中十分不快,嚴肅地對孟冀說:“如今匈奴、烏桓不斷侵擾北方邊境, 我想主動請戰(zhàn)殺敵。大丈夫應當灑血疆場,用馬皮裹著尸體運回國去埋葬, 怎么能睡在床上死在兒女身邊呢?”孟冀聽后佩服地說:“做一個壯士, 確實應該如此。”
詞義: 用馬皮包裹尸體。馬革: 馬皮。形容軍人為保衛(wèi)國土戰(zhàn)死沙場。
書證: 宋·陸游《隴頭水》詩:“我語壯士勉自強。男兒墮地志四方, 裹尸馬革固其常,豈若婦女不下堂?”清·黃遵憲《聶將軍歌》:“欲將馬革裹父尸,萬骨如山堆戰(zhàn)壘。”
上一篇:成語《飽食終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駭人聽聞》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