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金鼓齊鳴》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金鼓齊鳴:jīn gǔ qí míng
詞源: 《呂氏春秋·不二》:“有金鼓, 所以一耳。”
詞由: 我國古代, 分別以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等八種材料制成樂器, 稱八音。軍隊里用的樂器一般以金 (銅) 制的打擊樂和革制的各種鼓為主。古代行軍作戰, 都離不開“金”和“鼓”。命令進攻, 就打鼓為號, 命令退卻就鳴金為號。這種軍令, 在各種部隊中基本通行。但為了壯聲勢、助軍威, 戰斗中也有“金鼓亂鳴”的。
詞義: 金鐘戰鼓一齊響起。金鼓:指金鐘和戰鼓, 古代軍隊習戰、作戰時用以助軍威、壯聲勢。形容軍威盛, 聲勢大。
書證: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回:“走不到百十步, 只見四下里金鼓齊鳴、喊聲震地, 一望都是火把。”
上一篇:成語《金碧輝煌》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銅琶鐵板》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