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酒澆壘塊》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酒澆壘塊:jiǔ jiāo lěi kuài
詞源: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王孝伯問王大:‘阮籍何如司馬相如?’王大曰:‘阮籍胸中壘塊,故須酒澆之。”
詞由:有一次,王孝伯和王大談起阮籍這個人來。王大名忱,自恃有才氣,特別喜歡喝酒,所以和阮籍性格相投。王忱對王孝伯說:“阮籍什么地方都和司馬相如一樣,就是有一點不同,當他心里不愉快的時候,就放縱地喝酒。”王忱、阮籍都是晉代的文人,晉代的文人都喜歡喝酒。因為政治壓迫太厲害,心中有不滿的情緒,不能暢懷高歌。于是只好借酒澆愁了。
詞義:用酒來消去心中的不痛快。壘塊:心里郁積著的憂愁、氣憤。壘亦作“磊”。
書證:柳亞子《沁園春·壽巢南三紀初度》:“記桐飄墜葉,休驚時節,酒澆塊壘,且盡尊罍。”宋·沈瀛《醉鄉曲》:“幸尊中有酒澆磊塊,先交神氣平。”
上一篇:成語《道不拾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金碧輝煌》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