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童話《[美國]瑪格麗特·懷茲·布朗·逃家小兔》鑒賞
[美國]瑪格麗特·懷茲·布朗
從前有一只小兔,他很想要離家出走。
有一天,他對媽媽說:“我要跑走啦!”
“如果你跑走了,”媽媽說,“我就去追你,因為你是我的小寶貝呀!”
“如果你來追我,”小兔說,“我就要變成溪里的小鱒魚,游得遠遠的。”
“如果你變成溪里的小鱒魚,”媽媽說,“我就變成捕魚的人去抓你。”
“如果你變成捕魚的人,”小兔說,“我就要變成高山上的大石頭,讓你抓不到我。”
“如果你變成高山上的大石頭,”媽媽說,“我就變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如果你變成爬山的人,”小兔說,“我就要變成小花,躲在花園里。”
“如果你變成小花,”媽媽說,“我就變成園丁,我還是會找到你。”
“如果你變成園丁,找到我了,”小兔說,“我就要變成小鳥,飛得遠遠的。”
“如果你變成小鳥,飛得遠遠的,”媽媽說,“我就變成樹,好讓你飛回家。”
“如果你變成樹,”小兔說,“我就要變成小帆船,飄得遠遠的。”
“如果你變成小帆船,”媽媽說,“我就變成風,把你吹到我要你去的地方。”
“如果你變成風,把我吹走,”小兔說,“我就要變成馬戲團里的空中飛人,飛得高高的。”
“如果你變成空中飛人,”媽媽說,“我就變成走鋼索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
“如果你變成走鋼索的人,走在半空中,”小兔說,“我就要變成小男孩跑回家。”
“如果你變成小男孩跑回家,”媽媽說,“我正好就是你媽媽,我會張開手臂好好地抱住你。”
“天哪!”小兔說,“我不如就待在這里,當你的小寶貝吧。”
他就這么辦了。
“來根紅蘿卜吧!”媽媽說。
(黃迺毓譯)
作者瑪格莉特·懷茲·布朗是美國圖畫書界的先驅。她從小就展現出了擅長講故事的才華。20世紀30年代中期,她加入了美國兒童早期教育研究中心——班克街(The Bank Street)的工作,在那里,她常常聆聽孩子們講述自己編的故事和兒歌,并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樂趣和方向。班克街的一個教育理念就是讓孩子和教育者成為學習上的伙伴,而她將這個觀念也運用到了日后的創作中,她寫的一百余本幼兒圖畫書充滿了游戲的感覺,輕松明快,卻能夠啟發孩子自己進行一系列的思考。這里,我們有機會用心撫摸她傾情創作的《逃家小兔》(出版于1942年),那像綠色的星星一樣的文字。
美國《學校圖書館》雜志曾將它評為“1966—1978年‘好中之好’童書”,還附上了一段推薦詞:“在兔子媽媽和小兔子之間富于韻味的奇妙對話,構成了一個詩意盎然的小故事,今后這本小書可能會成為不朽的幼兒讀物的經典。”
作者瑪格莉特·懷茲·布朗曾這樣表述自己的創作理念:“寫一本簡單的書……讓孩子們能有一小會兒從系鞋帶一類的生活瑣事的煩惱中解脫……來到一個永恒的童話世界。”
這回,她講述了一個小兔子和媽媽玩語言捉迷藏游戲的簡單故事。
這個故事簡單得是不能再簡單了,簡單到了只剩下幾段對話,但就是這幾段對話,卻讓世界上的人都為之著魔了。
事先沒有一點征兆,一天,一只小兔子突然對媽媽宣布說他要“跑了”,他要“離家出走了”——盡管后來我們知道,這并不是出于他的叛逆或是遭遇了什么委屈,他不過是想知道媽媽有多么愛他——但我們還是不能不佩服這位機智而又豁達的媽媽,她沒有驚詫,甚至沒有問一個為什么,而是欲擒故縱地說:“如果你跑走了,我就去追你,因為你是我的小寶貝呀!”緊接著,一場在幻想中展開的歡快而又奇特的追逐游戲就開始了。小兔子上天入地,可不管他變成溪里的一條小鱒魚、花園里的一朵小花、高山上的一塊大石頭,還是一只小鳥,身后那位緊追不舍的媽媽總是能夠抓住他。最后,小兔子逃累了,依偎在媽媽的身邊說我不再跑了,于是媽媽便喂了他一根象征親情的紅蘿卜。
正如一篇書評所說的那樣: 《逃家小兔》總是能讓年幼的小讀者感到一種安詳寧靜的愉快。因為幾乎每個幼小的孩子都曾經幻想過像小兔子一樣離開家,用這樣的方式來考驗媽媽對自己的愛,而這個小兔子的經歷就像他們自己的游戲一樣,給他們帶來了一種妙不可言的安全感。
作者瑪格莉特·懷茲·布朗一生未嫁,從沒有過自己的孩子,卻把幼兒和母親的心理寫得那么惟妙惟肖。
“我要跑走啦!”“如果你跑走了,我就去追你,因為你是我的小寶貝呀!”——這恐怕是世界上最能展現偉大母愛的一段對白了吧?沒有人會不發出會心的微笑。小兔子頑皮、想象力無窮無盡;媽媽則無怨無悔,任你逃到天涯海角我也要把你抓回來……小兔子的創意和媽媽那詼諧、臨機應變的回答,不禁讓人想起了那本膾炙人口的《猜猜我有多愛你》,那也是一本驗證“媽媽有多愛我”的圖畫書。不過,它比《逃家小兔》晚誕生了五十多年。也許,正是瑪格莉特·懷茲·布朗給了它靈感吧?
(彭懿)
上一篇:外國童話《[英國]詹姆斯·里夫斯·郁金香花圃》鑒賞
下一篇:外國童話《[美國]L.里昂尼·菲勒利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