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謬種流傳》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謬種流傳:miù zhǒng liú chuán
詞源:《宋史·選舉志二》:“所取之士既不精,數年之后,復俾之主文,是非顛倒逾甚, 時謂之謬種流傳。”
詞由:宋朝時,有個名叫何澹的人,見當時科舉考試制度不嚴, 考場上賄賂成風, 致使一些沒有真才實學的人也投機取得了功名, 而真正有才學的人卻得不到重用, 心急如焚, 立即給朝廷上了一封奏折。在這封奏折里, 何澹不僅指出目前科舉考試制度上存在的弊端, 而且指出這種弊端的嚴重危害。他說:“如果考試不嚴, 所選取的人才質量既不高, 而且隔了幾年, 還得由他們來主持考試,將來是非顛倒、愚賢不辨的情況, 勢必更加嚴重了。謬誤的根子將要代代相傳而不絕。”
詞義: 謬誤的種子流傳下去。謬:荒謬, 錯誤。比喻錯誤的見解、做法等不斷蔓延傳播。
書證: 清·惲敬《與饒陶南》:“然有可解者, 謬種流傳已數十年。”
上一篇:成語《訥言敏行》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販夫販婦》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