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自求多福》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自求多福:zì qiú duō fú
詞源:《詩經·大雅·文王》:“無念爾祖,聿脩厥德,自求多福。”
詞由:《呂氏春秋》以為《大雅·文王》是周武王時周公所作。他稱頌周文王是秉承了上帝的意志,滅掉了給百姓帶來無窮災難的殷商。文王不只榮宗耀祖,又使他的子孫百世做了天子、諸侯。為了讓文王建立的千秋大業代代傳下去,周朝的子孫、臣子和庶民百姓都要以文王的德行作為樣子,要以商紂作為借鑒。要經常自我反省,勤修賢德,使所行件件合乎天理。要發奮圖強,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建設多福的國家,而不能只依賴別人,也不能聽天由命。這樣,就會取信于民眾,得民眾就能得國,并立于不敗之地。
詞義:自力更生比求助于別人,會得到更多的幸福。
書證:晉·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若能審識安危,自求多福,蹶然改容,祇承往告……則世祚江表,永為藩輔。”
上一篇:成語《能近取譬》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良弓無改》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