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直言賈禍》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直言賈禍:zhí yán gǔ huò
詞源:《左傳·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 必及于難?!?/p>
詞由: 春秋時, 晉厲公有個大臣叫伯宗。他為人耿直, 敢于直言。當(dāng)時, 三郤(郤錡、郤犫、郤至)把持著晉國的朝政。晉厲公是個昏君,常常黑白不分。所以, 伯宗的妻子在伯宗每次上朝時總是勸告丈夫道:“盜賊憎恨的是主人, 老百姓非常討厭大官、奸臣,你這么喜歡批評朝中的壞人壞事, 必然會招致禍患呀!”可伯宗還是堅(jiān)持自己的耿直,甚至多次勸晉厲公要削減三郤的權(quán)勢。三郤知道后, 便在厲公面前造謠生事, 誣陷伯宗。最后, 昏庸的厲公竟把伯宗害了。
詞義: 說話直率,會招致禍患。賈:買, 引申為“招致”。亦作“直言取禍”。
書證: 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二十七出:“下官目睹其奸, 不容不奏,豈不知直言取禍?”
上一篇:成語《目不識丁》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直諒多聞》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