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方枘圓鑿》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方枘圓鑿:fāng ruì yuán zuò
詞源:戰國·楚·宋玉《九辯》:“圜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铻而難入?!?/p>
詞由:宋玉是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學生。他因為老師屈原一片忠誠,卻得不到楚王的信任,反被放逐到外地去,心中非常同情,也極為不滿,于是用圓鑿方枘這個形象化的比喻,來說明屈原遠大的政治見解,同那些讒佞小人的鼠目寸光,必然是無法投合的。
詞義:方榫頭與圓榫眼不能相合。枘:榫頭:鑿:榫眼。比喻格格不入,彼此不能相容。亦作“方鑿圓枘”。
書證:《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持方枘欲內圜鑿,其能入乎!”唐·孔穎達《春秋正義序》:“然雜取《公羊》、《谷梁》以釋《左氏》,此乃以冠雙屨,將絲綜麻,方鑿圓枘,其可入乎?”
上一篇:成語《方寸之地》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無為而治》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