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光怪陸離》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光怪陸離:guāng guài lù lí
詞源:《三國志·吳志·孫堅傳》裴松之注引《吳書》:“堅世仕吳,家于富春,葬于城東。冢上數有光怪,云氣五色,上屬于天,曼延數里?!?/p>
詞由:漢末有個孫堅,世代在吳地為官。他有個兒子叫孫策,人稱小霸王;還有個兒子,就是三國時吳國的君主孫權。孫堅家在富春,死后埋葬在城東。據說孫堅的墳地上曾出現過一種神奇的現象。有一種奇異的光彩從孫堅的墓地里射出來,形狀怪異,色彩斑斕,這種光彩向上升騰,直至高空,與天上的云彩相接;下向四周漫延,光彩所達,方圓數里。有人說這是帝王之氣。也許這是為孫權登基制造輿論,并非確有其事。
詞義:原指傳說中孫堅墳上發出的奇異光彩,形狀參差。陸離:形怪。形容色彩繽紛, 奇形怪狀。
書證: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那柴燒的一塊一塊的,結成就和太湖石一般,光怪陸離?!?
上一篇:成語《兄肥弟瘦》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入吾彀中》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