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過許許多多的門,但卻永遠也忘不了那扇門——父母臥室的門。
當我五歲的時候,爸爸、媽媽為了培養我的獨立性,讓我自己住一個房間,父母的臥室就在我的對面。那時候我膽子很小,但當我從臥室開著的那扇門看到里面透出來的燈光時,我不再害怕,因為爸爸、媽媽就住在我的對面。
記得我七歲那年,半夜做了個惡夢,醒過來,只看見月光正照在那扇臥室門上。門是關著的,我當時好害怕。于是赤著腳,跑去推開那扇門,鉆進媽媽的懷里。從那時起,我天天都想讓那扇門開著,因為這樣就不用害怕了。
慢慢的我長大了。到了十五歲,我就要升高中了,學習任務越來越重,父母為了我能考上重點高中,什么電視、錄音機啊都與我隔絕了,整天就只叫我抱著書看。那扇臥室門也總是開著,因為這樣父母便能隨時看我在干什么;但是從那扇門里傳出來的流行音樂聲、電視聲卻時時吸引著我。有一次父母把那扇門關起來了,我好高興: 這樣我就可以隨意干什么了,于是我拿出一些課外書津津有味地讀起來。但一會兒,那扇門“吱呀”一聲開了。里面透出的燈光,正好照在我的書上,嚇得我趕緊藏書。真幸運,父母沒看見。于是從那時起,我又盼望那扇門關著,讓我自由放松,而不是整天憋悶著,在父母的監督下被迫讀書。那樣會叫我讀得更累。
爸爸、媽媽啊,我知道你們這樣做是為了我好,可是我也應該有休息、娛樂的時間,你們能理解我嗎? 所以我多么希望那扇門關著,讓我心理上有些安慰,更好的讀書學習。
我忘不了那扇臥室的門,忘不了它帶給我的歡樂和悲傷。
(云南個舊市一考生)
【評點】
這是中考優秀答卷,試題是半文題作文“忘不了——”。本文的突出優點是: 選材與剪裁的角度新穎。作者以“門”為全文的中心線索,擷取童年至今與門有關的兩件事,抒寫自己“忘不了”的“歡樂與悲傷”。
寫得精彩之處是: 童年時,門關帶來“害怕”,開門帶來亮光,帶來溫暖,因而盼望門開;眼前呢,門開,受到監視,門關,讓“我”自由放松,因而盼望門關。
開門與關門,歡樂與悲傷。
上一篇:《門》初中優秀作文鑒賞|評點
下一篇:《門鈴》初中優秀作文鑒賞|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