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態不好是為懶惰找的最沒水準的借口
01
有的時候,我們會感覺狀態不好,比如很累,想放松、想逃離、想調整,如何才能有更好的狀態呢?
喜歡的事情反復做,都會厭倦,何況是枯燥的事情。對一件事情抗拒、排斥、反感,都是一種正常的心理變化過程,一旦你在專注一件對自己很重要的事情但卻出現這種狀態之后,切勿過分緊張,這種感覺大家都會有。
可以選擇適當的調節和改善,但千萬不要想著做點別的事情轉移注意力,默許它長期延續,狀態不好不是靠轉移注意力就能變好的。
我已經記不清楚有多長時間是這樣一個狀態:幾乎一下班就在電腦前碼字,一到周末就把自己沉浸在故事點和人物情節里。
這個過程并不令人愉快,曾經一度我接連好幾個星期想不到令人興奮的創意和出人意料的故事點,寫不出能打動自己的句子,我為此難過、頹廢,甚至狀態糟糕透頂。這種感覺就好像,照亮你前方道路的燈塔一下子熄滅了,你雖無比急切地想繼續往前走,但是你卻什么都看不見,甚至摔跤,摔得頭破血流。
換作幾年前的我,一定會選擇對自己說,是的,你太辛苦了,你應該休息一下了。于是就選擇做一些看似能夠調節自己的事情,比如看電影、睡個懶覺。但實際情況是,在一個即將要進一步突破的緊要關頭,你選擇把自己拉回去了,而下次再到這個階段,又要做同樣的事情,走以前走過的路,這是何其低效的一種做法。
所以,在想不出來也寫不好的情況下,我選擇了讓自己繼續寫繼續思考下去,甚至強迫自己在整個城市還是半醒半睡的清晨,起床寫東西,構思句子,這樣的情況維持了一段時間后,漸漸感慨自己比別人能多片刻的時間思考和反思。把更多彩和豐富的內容填塞進時間格子里,用時間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自憐自艾;用精力去創造價值,而不是搖擺不定。
02
后來我接觸了一些朋友才知道,原來他們也會出現定期狀態不好的癥狀。對于大部分人來說,處理狀態不好的方式就是,放松、看電影、轉移一下注意力,試圖通過做一些讓自己覺得舒服的事情,起到調整狀態的作用。
但其實,每一個(件)讓你不舒服的人(事),都會讓你成長,人在一種舒適的節拍和環境之下,是不可能做出出色驚人的成績的。
這也是我在接觸了一些非常優秀的人后,才慢慢領悟的道理。
我認識一個工作狂,是真正的工作狂,不是勤奮給別人看的那種。他幾乎每天都是一種雞血充沛的狀態,并且時不時會在朋友圈曬一兩張工作的照片,比如昨天又工作到三點,今天又工作到凌晨,周末全天加班等,他很開心,并且不在意別人是否買賬。他用“狼”來標榜自己,時刻提醒自己是一個信奉圖騰精神的人。
這么精力充沛的人是不是天生就屬于亢奮型,不知道累?
答案是否定的。有一天晚上,我看他在朋友圈貼出來這樣個狀態:“有的時候人覺得累,不是身體上的累,是精神上的累,想得多,就覺得累了。所以我應對這種情況最好的方法就是,做點清潔、干點體力活,然后讓自己始終保持在一種良性可控的緊張狀態,而不是一到周末就放松倒頭大睡。”
最開始,我是很不能理解的。人累了,不就應該好好休息嗎?狀態不好的時候,不就應該看看電影、逛逛街,做點讓自己開心的事情,轉移注意力嗎?至少當你滿心疑惑去請教一個人,我狀態不好了該怎么辦時,對方通常會跟你說,做點喜歡的事情調節一下吧。
但是直到有一天,我發現不止他一個人提出了這樣與普遍認知截然不同的想法。第二次看到這個觀點,是從一家培訓機構創始人的狀態看到的。
他是個非常厲害的人,從三線城市來到北京,一窮二白,從最基層的助教開始干起,一步一步做到了某大型培訓機構北美部經理,隨后自己出來創業,開了一家定位高端人士出國留學的語言培訓機構。
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狀態不好的時候,我一般不選擇回避或者逃避,而是適當休息確保身體不那么累后,立刻再次回到讓我狀態不好的事情上來,面對它、攻克它、解決它。
有的時候,人會有意無意選擇回避一些短時間內無法解決的問題。事實上,就像是爬坡上坎,在低谷的時候忍一忍、咬咬牙,到下一個階段就會好很多。這讓我想起之前馬云說過的一句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
03
思考了很多年之后感悟出一個道理,你的大腦事實上并不能代表你,甚至你的大腦并不是屬于你的。盡管你每天用它思考,用它指導行為,用它感受快樂和痛苦,甚至以為它就代表了你。但其實你并不完全了解它,你要明白你不應該隸屬于你的大腦,而應該是你擁有你的大腦,甚至去控制你的大腦。
在《美麗心靈》這部電影中,主人公約翰·納什是歷史上第一個廣為人知的“用自己的精神戰勝了自己的精神病”的人。
著名的心理學家維克托·弗蘭克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納粹集中營,而他本人則在納粹集中營里經歷嚴刑拷打卻奇跡般活了下來。他曾赤身于囚室中,面對人性的絕望和生活的慘淡,他選擇控制自己的大腦和思想,在內心產生一種全新的感受:“即使是在極端惡劣的環境里,人們也會擁有一種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選擇自己態度的自由。”
雖然遭受了最痛苦的折磨和打擊,但是在集中營中的悲痛經歷,反而使他發展出積極樂觀的人生哲學,他常引用尼采的一句話:“打不垮我的,將使我更加堅強。”
這其實就是運營心智去駕馭覺知的一種方式。在這樣嚴峻的情況下都可以做得到,更何況是累了、倦了。每個人其實都可以駕馭自己的大腦,控制它更好地運作,更好地支配行動,而不是讓自己成為大腦的奴隸。
所以,每當狀態糟糕透頂時,比如對一件事情厭倦、效率極低、靜不下心時,別急著讓自己懈怠下去,而是堅持死磕一陣子,你就會發現不同,甚至問題會迎刃而解。而順從感覺有時候只會讓一個人陷入無限循環的惰性中而得不到突破。
鄧紫棋說,與其去擔憂自己是什么狀態,不如去把這個狀態里面最好的自己拿出來。因為無論怎么樣,你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的心態,不要企圖改變環境,不要企圖掩飾它,這就是我現在的狀態。
好與不好,這就是我。
上一篇:永遠不要去逼一個人勤奮
下一篇:職場的成就感絕不會從天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