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的成就感絕不會從天而降
你有這樣的問題嗎?
認為現在做的事情很沒有意思,無法讓自己獲得成就感。覺得別人不如自己,卻又很難找到證明自己能力的方法?
其實很多人對自己的工作沒有成就感,尤其是對于那些初入職場不久,沒有豐富的經驗和人脈,尚未建立個人品牌與口碑的職場新人。
有時候看到那些在職場上如魚得水呼風喚雨的人,心里著急卻又無法跟上他們的腳步。覺得自己也有可能比他們做得更好卻無法有力證明,于是久而久之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之中。
對于很多剛參加工作的人,工作的第一年會覺得有很多從未接觸過的新鮮的事物,新的團隊、新的項目流程、新的同事、新的工作氛圍和生活環境,你會覺得生活新鮮并且充滿無限未知。
探索未知的過程就是你在自己內心尋找可能的過程,找到未知中的結果你便像插上一面紅旗一般,這個技能學到了,因此你心生成就感。然而當你不斷熟悉和強化這個過程之后,到工作的第二三年時,你會發現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取成就感的范圍逐漸變小,你可能會陷入迷茫、可能會陷入恐慌。想用無限多種方式給自己尋找成就感的可能。
健康的成就感,來自于和自己比較。
龍應臺說過,當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而意義,就是一個來自自我界定的概念。有些人會認為完成一個不可能的任務是有意義,有些人則認為贏得一次跟別人的辯論是有意義。
我剛畢業參加工作后不久,被安排做一款全新的產品,那時剛從學校畢業的我被從運營崗調派到產品團隊,開始跟進這個全新的項目。
我被調崗的第一天就參與了第一場基于產品定位的頭腦風暴,在座的有很多資深產品經理、在國內一線互聯網公司工作過的產品總監,和他們開了整整一天會之后,我對接下來的工作感到充滿挑戰但卻非常新奇。
從需求討論、頭腦風暴、第一次過技術宣講、需求評審、跟進開發到組織全員測試,全程對于當時的我來說都是全新的體驗。那段時間,我的成就感來自于我每一次完成的任務,超越自己已知的領域,學習到新的東西。
但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當已熟知這些流程和既定模式之后,我發現一時間找不到自己的成就感。
前段時間和一些同學聊天,其中有一個同學對我說,他有個同事,年齡跟他相仿,平時工作之余很積極,喜歡主動請纓參加各種活動和項目。后來我同學詢問他,為什么對這些事情那么熱衷。
他回答說,他很享受這種碾壓同齡人的成就感。
沒錯,對于同學的這位同事而言,其實他的成就感來源于超越他人,并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實力。希望可以從別人那里獲得掌聲、獲得贊賞和認可。其實成就感的來源是自己對于自我能力的一種認可,這種認可既可以是從與自己的比較中獲得,同樣也可以從與別人的對比中獲得。
然而和別人相比較局限之處在于,你只能短期內知道別人的情況但是沒有辦法真正了解別人的改變或者進步,即如果別人停滯在那里不選擇成長和進步,那么是不是說明你自己也選擇比他高出一些的水平就停滯不前了呢?
如果是和自己相比,情況就遠非如此,一方面,你的改變和進步是可以自己感知到的,比如,做一件事情的熟練程度,處理時間的穩準度等,都可以自我清晰明確地感知到。
從這個維度來說,讓成就感來自和自我的對照,它能更長遠和持久地推動你往前走。
但需要注意的是,成就感不等同于有趣,有成就感的事情是讓你覺得有意義和有價值的事情,而并不一定是讓你覺得開心的事情。
開心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吃自己喜歡的食物,看自己喜歡的電影,或者和喜歡的人去到喜歡的地方,種種方式都可以讓你感到開心。
然而成就感卻不同。
之前認識一個“90后”創業者,每天奔波于各大路演會場和各種項目創始人聊天、吃飯,你發微信給她,她總是秒回,不管是在幾點鐘。有好幾次,晚上十點鐘我有事情想要詢問她,但是擔心太晚會打擾到她。
于是嘗試性地發短信詢問她,你現在有時間嗎?方便的話找你問點事情,不行明天也成。
沒想到她秒回我,剛下飛機,接下來還有三個線上會要開,你有什么事情說吧。
事后我問她,你覺得做現在的工作和之前的工作相比,快樂嗎?有成就感嗎?
她笑了笑回答說,對于我而言,目前的事情讓我找到了自己的價值,而且這個價值是呈現向量式積累和增長的。我在里面不斷地完善自己,彌補自己的短板,每談成一個案子我就為自己多找到一些靈感和思路,這個過程我覺得充滿意義,因此很有成就感。而當看到了自己的能力相比于以往有所提升,我感到無比快樂。
讓你感到有成就感的事情可能會給你快樂,而讓你感到快樂的事情不一定能給你帶來成就感。
成就感是一種不可延續的狀態,需要你持續不斷地定義和找尋它。
當我在讀書的時候,每順利完成一套習題集,分數提高,多記住了幾個單詞我會覺得充滿成就感;而當我參加工作之后,可以順利跟進完一個項目,妥善地處理與各合作方的對接,并且因此而獲得好評能讓我獲得成就感。
而后來構思一篇另辟蹊徑的文章并且流暢地完成它,受到讀者的好評,能讓我獲得成就感。成就感本身一定不是一成不變,如果真有這樣的人存在,多少可能有點故步自封,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我更愿意把成就感的獲取看作是一個周期性的掌握,你在一個新的領域耕耘,獲得技能和口碑,從而得到相應的成就感;而當你帶著這樣的成就感轉入另一個新的領域和行業時,發現有新的不了解或者不熟悉的東西,你使用先前積累的方式和方法去掌握、了解,從而獲得新的技能,直到你在這一領域獲取相應的成就感。
就工作而言,獲取成就感的途徑有以下幾個方面:
1.技藝層面:工作本身、業務技能
我曾經在買房子的時候,對很多問題不太了解和熟悉,于是不斷請教和詢問負責我房源的中介。當時對接我的有兩個年輕人,一男一女,其中那個男生在回答我詢問的很多問題時都說得模棱兩可、含糊不清,給我一個非常不可靠的感覺;而那個女生卻不一樣,雖然兩人都是剛畢業做中介不久,對于很多流程和細節都有掌握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女生的態度和方式就更能讓我接受。
首先,她了解得比男生細致,同一個問題她能夠準確地說出關鍵點,提示客戶需要注意什么,哪里可能有坑;其次,對于她不太了解的,她會直言不諱地說這塊她還不太清楚,并做出承諾回去后會立刻找經理請教并及時同步給我。
幾次交流下來我果斷選擇了這個女孩作為我的買方負責人。后來據說她在業內干得也相當不錯,很快獲得晉升。而男生的銷售業績也一般。
2.角色視角:執行者——管理者轉換
在我工作第二年開始,當我拿到一個新任務需要老板給出下一步指示前,我會習慣性做一下思考,如果我是老板,我會怎么處理?怎么解決問題會更好?如果我是這個項目的直接負責人,那么目前的狀況是怎樣的?有哪些利弊點?如何優化提升?
這種思考問題的習慣我一直保持著,卻沒想到后來在公司晉級答辯中派上用場。評委出人意料地詢問我,如果我是現在整個項目的最高負責人,如何評價目前的情況以及如何給出方案。
說實話,當時和我一起進行面試的很多人都被這個問題問蒙了。因為大家都是執行層,很少會跳躍到目前負責的事情邊界以外去想事情。
但因為平時做事有這樣一個思考問題的習慣,因此我全面地分析了目前對業務現狀的認識,對應給出了解決措施。最后那次晉級答辯非常順利通過了。
3.多重身份:尋找一個工作外的興趣點,先積累,再變現
技多不壓身這個道理每個人都不陌生,之前聽到過一個分享,說現在人們的平均壽命延長,而按照正常的退休年齡來計算,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人們需要用退休金和之前的積蓄來養活自己。
這其實是一筆龐大的開支。
雖然退休對很多人來說還很遠,但其中卻隱含著危機意識帶來的焦慮和不安。我們應該善于在工作之外找到一些興趣點,并且不斷完善和強化,爭取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同時在選擇這樣的第二職業點和興趣點時也要一定程度地結合市場需求情況,考慮到它的變現可能。
4.不可小覷的軟實力
對于每個人來說,軟實力其實意味著不同的能力組合。但通常情況下,它表現為你的思考力、溝通力、表達力、信息收集獲取能力、適應力等。
但每個人的性格是不一樣的,對于一些內向的人來說,天然和外向、能說會道的人相比差了一截,即便把這塊補充上去,也無法和那樣的人相比。
因此軟實力的培養要基于自己的實際情況,有所收放,找到適合你自己的培養方式。事實上有些時候劣勢可能會被轉化為優勢,反之亦然。做好你的整體能力包裝,跟推出一款產品一樣,你的能力包裝也需要有差異性和可識別度。
上一篇:狀態不好是為懶惰找的最沒水準的借口
下一篇:莫欺少年窮,誰沒有落魄的那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