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不理不行
荀子曾經說過,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意思是說人與人之間沒有什么本質的差別,但是是否善于利用外物卻能讓人有所不同,這種不同甚至會讓人產生天壤之別。世界上許多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理財經驗,猶太人更是技高一籌。他們對如何理財的探索可是由來已久,在《圣經》中就有許多這樣的故事。
猶太大地主馬太有一天要出門遠游,他想,自己外出期間,財務應如何處置呢?如果都交給一個人的話,那么風險必定很大,因為財富是否增值無從知道。如果委托給兩個人,那么勢必會出現二人彼此相互提防,反而不利于財富的增值。如果把自己的財富托付給三個人的話,那么他們之間將彼此相互監督,這樣更有利于他們之間產生競爭,從而激發他們創造財富的意識。于是他決定將自己的財產托付給三位忠心耿耿的仆人保管。
他給三位仆人每人1000金幣。馬太告訴他們,要好好珍惜并善加管理自己的財富,等到1年后再看他們是如何處理錢財的。馬太走后,第一位仆人拿到錢后,做了多種投資,他知道做任何經營都有風險,但是如果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中風險會最大,如果把錢全部存在銀行,雖然不會有風險,但獲利有限,他認為風險與機遇并存,還是搞多種經營最好,所以他拿出一部分錢開了家酒館、再拿出一部分錢開了家雜貨鋪,剩余的部分放高利貸;第二位仆人則認為酒館費心,且不一定人人都愿意去吃飯,雜貨鋪需要有一個好眼光,而高利貸雖然獲利豐厚,但是風險太大,不如開家紡織作坊最賺錢,因為衣服是人人都要穿的,所以他把所有的錢都用于買紡車、蠶絲、棉線、染料上,然后開了個工廠,紡線織布;第三位仆人則認為任何的經營行為都有風險,為了安全起見,他將主人的錢埋在了樹下。
一年后,馬太如約回來檢查三人的經營狀況,第一位仆人財富增加最多,第二位增加一般,唯有第三位仆人的金錢絲毫未增加。他向馬太解釋說:“主人,我認為對您最衷心的事情在于將錢存放在安全的地方,因為任何經營行為都會有風險,一旦失當必然造成損失,所以我把它埋在大樹底下,今天將它原封不動奉還給您。”馬太聽了大怒,并罵道:“你這愚蠢的家伙,竟不好好利用你的財富。”于是要回了他的金幣,賞給了第一位仆人。
這就是著名的馬太效應。故事中第三位仆人受到責備,不是由于他亂用金錢,也不是因為投資失敗遭受損失,而是因為他不懂得理財,或者說他缺乏理財意識。這也說明猶太人很早就具備了理財的意識,難怪猶太人能夠控制世界的口袋。
這個故事給人的啟示是,聰明人應該是拿著錢去投資,以獲得更大的增值效益,而不是將資金存儲在銀行吃利息。在經濟飛速發展、市場競爭激烈的形勢下,持續穩定的增長更重要。把存銀行的錢用來購置房產、鋪面,來增加自己的固定資產,到10年以后回頭再看,說不定不僅擁有銀行的大筆存款,還擁有增值數倍的資產。
當然,對于這一點,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看到并敢為的,這主要是因為愿意去冒險當老板的人畢竟是少數。
上一篇:謊言終將損害自己
下一篇:財富就在你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