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費曼——20世紀美國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理查德·費曼簡介
諾貝爾得獎者小簡介
姓名:理查德·費曼(RichardFeynman)
出生年代:1918-1988
職稱:物理學家
國家:美國
個人情況:許多人認為,理查德·費曼是20世紀誕生于美國的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一個獨辟蹊徑的思考者,超乎尋常的教師,盡善盡美的演員,理查德·菲利浦·費曼出生于紐約市。他的父親是麥爾維爾·阿瑟·費曼,母親是露茜爾·菲利浦。費曼是在長島南岸的法羅克維長大的。他有一個妹妹瓊,比他小9歲,兩個人的關系非常好,瓊后來也成了一名物理學家。雖然他的父母都是猶太人,但是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卻沒有狹隘偏執的宗教觀念。理查德·費曼,是一位典型的美國物理學家,1935年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學習,畢業后,又到普林斯頓念研究生,于1942年獲得博士學位。從1943年起,在美國的原子彈研制基地洛斯—阿拉莫斯工作,戰爭結束后,1946年,成為康耐爾大學教授。后來,從50年代起,在加州理工學院任教,先是當普通教授,后于1959年成為圖爾曼理論物理學教授。除了曾短期到巴西講學之外,他一直在加州理工學院工作。196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提出了費曼圖、費曼規則和重正化的計算方法,是研究量子電動力學和粒子物理學不可缺少的工具。后來,他因患癌癥而在洛杉磯去世。
理查德·費曼成功故事——好奇
如果一個人學會了解釋簡單的東西,他就懂得了解釋是什么;也就是說,他理解了科學本身。
——理查德·費曼
在生活中常會遇到一些不請自來的昆蟲朋友,那成群結隊而又形色匆匆的螞蟻們,也算是人類家中的常客了。對待這些小螞蟻,有人把它們捏死、有人裝作沒看到,而物理大師費曼是充滿了好奇而且仔細的觀察它們。
費曼就是具有這樣一種奇特的性格。第一次遇到費曼的人馬上會為他的才華所傾倒,同時又會對他的幽默感到吃驚。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不久,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在康奈爾大學見到了理查德·費曼,他說他的印象是:“半是天才,半是滑稽演員。”后來,當戴森對費曼非常了解之后,他把原來的評價修改為:“完全是天才,完全是滑稽演員。”
費曼最可親的品質之一,是他對于自然的奇跡無休止的好奇心和從全新的角度看問題的能力。費曼喜歡觀察最普通的自然現象,并找出其中的道理,這些現象大部分人,包括物理學家在內,都不會注意到。費曼常說,如果一個人學會了解釋簡單的東西,他就懂得了解釋是什么;也就是說,他理解了科學本身。
1945年7月16日清晨5點29分45秒,當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微明的天空中爆炸時,理查德·費曼可能是唯一用裸眼觀看的人。聚集在這里的著名科學家和政要人物每人都發給一副電焊工用的眼鏡,費曼也不例外。但他永遠都是個叛逆者,他沒有戴眼鏡,而是躲在一輛大卡車的擋風玻璃后面,他心想這么厚的玻璃一定能夠阻擋住紫外線輻射。費曼深知那天將要發生什么事情,就是他領導一個小組,進行了第一個核裂變炸彈所需要的極其復雜的運算。
忽然一道強光穿透了黑暗,頃刻之間它變得非常明亮,一瞬間費曼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轉向一邊。然后,光好像滅了一會兒,等它重新出現的時候,已經形成了一個光芒四射的大火球,迅速變幻著顏色,先是白色,然后是黃色,最后變成了橘黃色。一片由煙霧和爆炸碎片構成的黑云沖天而起,漸漸地形成了我們所熟悉的蘑菇形。
費曼感到一股強烈的喜悅之情,幾個月艱苦的工作終于結出了果實。但是,由于這次爆炸及其后果,他的生活發生了急劇的變化。
根據費曼由螞蟻被氣味吸引這個規律所得出的“快捷方式”,人們發明了“蟻行算法”。時至今日,已有不少人將這一套算法用在電信、信息、水資源、運輸、工廠管理、甚至軍事戰略上,并且出現了“群體智慧”和“蟲群戰略”等名詞。其中受益良多的,不僅有成功應用螞蟻智能而改善效率的企業,還有發明原理和發展這些技術的昆蟲學家和其他的科學家。
理查德·費曼除了是一名物理學家以外,在他一生中的不同時期,他還是無線電修理者、保險柜密碼破解高手、藝術家、舞蹈愛好者、手鼓演奏者和瑪雅像形文字的破譯者。在廣為流傳的軼聞中,他常與拉斯維加斯的舞女和賭徒聊天最為有趣。他的世界充滿好奇,是一個典型經驗主義者。
費曼去世后,人們發現在他屋內的黑板上有兩句話分別被粉筆線圈了起來,十分顯著,好似是不能擦掉的座右銘。對于了解費曼的人來說,這兩句話生動表明了他強烈的好奇心與獨立的精神兩項特質,第一句是:“我不能創造的東西,我就不了解。”第二句是:“知道如何解出每一個已經被解過的問題。”
教育啟迪
從理查德·費曼成功故事中我們得知:世間有很事物就像很常見的動物行為一樣,但是卻有萬般奧妙在其中,等著我們去發掘、去應用。
人除了要有目標還要有好奇心。可能剛開始時,你會沒有目標,這沒關系,只要有好奇心,你就會發現目標。因為一個人的好奇心可以給你找到目標,使你懂得很多。
上一篇:特里薩修女——仁愛一生
下一篇:理查德·阿克塞爾——發現了嗅覺系統組織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