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行,你未必也行——一樣的頭不一樣的腦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無處不在,看得見的有身高、體態、長相、穿著等;看不見的就是隱形的頭腦。而恰恰這外形相似的頭腦,卻蘊含著人與人之間的天壤之別。例如,幾個從小一起玩大的年輕人,大家在一起都會產生這樣一種想法:大家彼此都差不多,誰也不比誰聰明,要說差別,可能就是性格不同吧。這也可以用人們常說的一句話來形容:“熟人眼中無英雄”。
一個平庸的人,他整天與一些事業成功者混在一起,他也容易產生這樣的幻覺:“他們也不過如此!”的確,有頭腦的人并不一定每天都做驚天動地的大事,他們多數時間表現得也非常平淡。但是在關鍵時刻,他們卻能想在別人的前面,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問題與機會。
許多時候,我們不服氣別人憑什么比自己強,其實差距只是一點點,那就是頭腦。逞強不是強,看著會、做著不會是大多數人共同的毛病。他們總認為別人行,自己也不差。其實,別人做得了的事,自己未必就可以。
一個農業專家雖然夠專業,但是他也絕不會愚蠢到拍著胸脯保證:“我一定能夠種出比老農種的莊稼更好的莊稼。”
有些知名教授站在講臺上只講了幾十分鐘大家耳熟能詳的“廢話”、“場面話”,卻可以讓自己鼓著腰包走下臺。如此美差,為什么沒人請你去呢?
對于生活與工作中的一些“反常”現象,我們也需要用一種反常的思維來對待——即使醫生生了病,該看醫生也得去看醫生。
人與人之間總是有差距的,這些差距表現在方方面面——看得見的、看不見的。一味地打抱不平,甚至忌妒別人,這都無益于自己,或者說那只是一種變相的自卑、自賤。大家都知道,這類人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受大家歡迎的,也很難更好地生活。
有個年輕人被一家音像公司錄用。上班的第一天,看著眼前的景象他驚呆了:有的職員一邊聽音樂,一邊隨著節奏晃動著自己的身體;有的一邊蹺著二郎腿,一邊悠閑地吐著煙泡;還有的一邊上網,一邊不時地喝著飲料……這哪里是在工作!年輕人多少有些不適應。見他感到有些不適應,一些同事告訴他:“老板在,也是這樣子。”看著身邊這群人整天“不務正業”,年輕人非常后悔與他們為伍,進了這樣一家公司。
從進入公司的那天起,他就認為自己是公司工作最努力的一位。的確,他多數時間都在做好自己的工作,既不習慣上班喝飲料,也不習慣大聲發泄自己,他表現得中規中矩。但是每每到了例行的工作會議,他總是提不出富有創意性的想法和點子,多次沒等他把話說完,老板就打斷了:“咱們再來聽聽別人的想法。”再看那些整天“不務正業”的同事,他們說話時,卻個個都能讓老板把眼珠子瞪得大大的,生怕漏掉半個字。
慢慢地,他開始從中發覺到:老板用你,就是讓你來做事的,讓你變得不可替代。于是,他開始學著適應工作環境,并帶有創意性地去工作。后來,當他完全融入到這樣一種工作氛圍中后才發現,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最大限度地發揮。
有句話叫“人不可貌相”。同樣,你也不可以通過一個人外在的言行就對這個人妄下結論。說不定那個說話結巴,走路褲角掃地的人是個絕頂聰明的智者;也說不定那個西裝革履,風度翩翩的美男是個十足的傻蛋;更難說那個整天笑容滿面,見了誰都彬彬有禮的君子是個自私的小人。
許多事情的表象很簡單,但要真正看透它,卻需要有很好的眼力才行。有些人手頭有錢后總想著當老板,認為做老板賺錢容易,又有地位、又有身份。老板真的那么好當嗎?這個問題別說他能想得透,就是看別人做老板也未必看得懂。凡事都是這個道理,所以,涉世很深的人,從來不會說過頭的話;看待問題,他們也顯得更老練、獨到。
所以,對于一些年輕氣盛的年輕人來說,初入社會,在做一件事之前,首先要轉動自己的頭腦,學會辯證地想一些問題,理性地看待名利。這樣才會少犯“我以為畫雞蛋很容易”的錯誤,才能有益于把握事情的關鍵,才能少走彎路。
上一篇:先用好腦袋,再用好手腳
下一篇:化解僵局的方圓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