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總擔心不幸會降臨
→未來無法預測,把握現在就是快樂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的人已經學會了與現在相處,每天都享受著快樂的時光。而有些人卻生活在對未來的擔憂與恐懼中,他們總是擔心不幸會降臨。
老張今年55歲,卻總是擔心退休之后會受窮,身體會生病,兒女們會不管自己。他被這些亂七八糟的擔憂弄得心神不安,總是失眠。
年輕的白領小黃總是擔心自己有一天被單位解聘而失去生活的能力,因而,無法將注意力集中到眼前的工作上。
生活中還有很多人擔心不幸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有的擔心年齡過大,生下孩子有智力缺陷,而拿不定主意是否要孩子;有的擔心兒子大學畢業后不好分配,而忐忑不安,還有的擔心自己會被疾病纏繞,無法正常生活……
為什么這些人不努力過好現在,而是因未來沒有發生的事情讓自己活得不開心呢?心理學家理查德·卡爾森與約瑟夫·貝利認為,如果一個人總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未來的事情上,那么他很快就會失去“現在”。
心理學家威廉·奧斯萊特認為,生活中的大部分憂慮都源自瞻前顧后。我們說規劃未來,是指讓我們的人生有一個方向,并不是將未來的每一件事都確定下來,因為未來是無法預測的。如果我們硬要一種確定感,只會招致心神不安,直致丟了現在的生活。
有一次,佛陀回故鄉迦毘羅衛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尼拘律樹園中。
這天,佛陀的堂弟摩訶男居士來禮見佛陀,對佛陀說:
“世尊!現在我們迦毘羅衛城這個地方,物產豐富,人口眾多,城市繁華,我每天在這里進進出出,身旁常有狂奔的象、馬,還有橫沖直撞的人、車擦身而過,我常在想,不知哪天會他們撞死,而死前又倉惶地忘了念佛陀、念正法、念僧伽,我擔心像這樣的死法,不知道下輩子會淪落到哪一道?出生到什么地方去?”
“摩訶男!不用害怕,你死后會出生到好的地方,不會淪落到三惡道去,也不會有不好的報應。這就像一棵樹,從幼苗時就傾向東方生長,繼續長大時,還是一直朝東方傾斜生長,日后如果有人砍倒這棵樹,那么,這棵樹會朝哪個方向倒下呢?”
“世尊!那當然是朝東方倒下嘍?!?/p>
“摩訶男!你也一樣。就像有人將裝有酥油的瓶子,丟到深水池中,瓶子當然會一直沉入水底,但那瓶中的酥油,終究會浮到水面上來一樣。摩訶男!你長久以來,念佛陀、念正法、念僧伽,死后即使身體被火化了,或被棄在墳場間,任由烏鴉、鷹鷲、野狗、土狼啃食,風吹、日曬、雨淋,久而久之,身體都化為塵末了,但心靈經長期熏陶,所建立起堅固的信仰、戒行、聞思、布施、智慧,會引領心識升華,向于安樂美好之處。”
看完這個故事,不知道你是否還擔心未來。其實,生活中,與其擔心未來,不如好好把握現在,把握現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時間。如果你把精力都集中在現在,就不會憂慮未來會發生什么。
畢竟,人的智慧和經驗不可能從未來事件中獲得,人的能力也只能用在當前的事情中。所以,增強你的現實感,著眼于眼前的事情,把它們處理好,就是擺脫當前憂慮的最好選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一位被美軍捉到并關入牢里的日本兵,他和很多被俘虜的日本兵一樣都深信“援軍遲早會趕來救人的”。但援軍始終都沒有趕來,因此,他們日漸不安,甚至有人因氣餒,最終憔悴不堪而死。
只有他這樣想:“仔細思考看看,原本我們處于隨時可能戰死的狀態下,現在當了美軍的俘虜,至少可以避免戰死。當然,當囚犯就不知道何時會被殺,不過目前應該還沒有問題。因為現在還這樣活著,而且也還給我們吃飯,仔細想想還真是值得慶幸的一件事。”
他有了這樣的想法: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就會死,既然如此,在活著的時候應該想些有趣、快樂的事。令人覺得有趣的是,他和一個看守兵意氣相投,特別談得來,交情好到兩人常在深夜大家睡了以后,一起飲酒——盡管雙方是處于敵對關系。
后來,戰爭快結束的時候,他得以最先從牢中被釋放出來。而他在坐牢的時候,已把英語學精通了,因此在回國后,擔任了大阪英語實習班的授課老師。
由此看來,為了不知道到底能否發生的事而憂心忡忡實在是愚蠢的行為。墨菲經常這樣說:“不必愁眉不展地去擔心未來的事,把握當下、積極快樂的生活,人生才顯得更有價值。”假若你時時刻刻都將力氣耗費在未知的未來,卻對眼前的一切視若無睹,你永遠也不會得到快樂。
未來永遠都不會來,因為來的時候已經是今天。只有今天才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所以,把握現在,以寬廣的心態,使我們的人生充滿不斷向上的力量,為我們的人生揚起風帆,你會發現,人生是如此美好,自己是如此幸福。
上一篇:總在失落中徘徊-你很強大,只不過需要點自信罷了
下一篇:總有人讓我很憤怒-不生氣,否則受傷的只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