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莫大于不知足,知足即常樂
“禍莫大于不知足”,“貪者,惡之大也”“非智之不足,非技之不勝,利令智昏,貪婪之心,才是天下禍機之所伏”。不得不說,不知足是人性的一大弱點。而這一弱點過于突出的人,因為有錯誤的價值觀念,所以存在極端的個人主義思想,常常會得隴望蜀,有了票子,想房子,有了房子,想位子,從不會滿足,于是,他們陷入了無止境的欲求之中,一旦自己的欲求滿足不了,就開始產生焦慮情緒,又有何快樂可言?
“知足才能常樂”,蕓蕓眾生都知道這個道理,但似乎只有極少數人才能達到這個境界。所以,不知足的人不能感受到生活的樂趣所在,他們馬不停蹄地追逐目標,卻往往忽視了人生于世的終極目標是快樂。世上沒有比快樂更可貴、更難得、更為人們所普遍追求的東西了。在俄國詩人涅克拉索夫的長詩《在俄羅斯,誰能幸福和快樂》中,詩人找遍俄國,最終找到的快樂人物竟是枕鋤瞌睡的農夫。是的,這位農夫有強壯的身體,能吃、能喝、能睡,他打瞌睡的倦態中以及打呼嚕的聲音中,無不飛揚和流露出由衷的開心。這位農夫為什么能這么開心?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知足常樂,二是勞動能給人帶來快樂和開心。
不管你是在溫室中成長,還是在困苦中掙扎,欲望都會存在于你的心中。欲望可以成為我們的信念,支撐我們渡過難關,但是欲望也像鴉片,容易上癮。皮埃爾·布爾古說過:“人們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是欲望毀了他。’然而,這往往是錯誤的。并不是欲望毀了人,而是無能、懶惰,或糊涂。”
我們可以發現,有些大款雖然守著一堆花花綠綠的票子,守著一幢豪華的洋房,守著一位貌合神離的天仙,卻未必能咀嚼到人生的真趣味。幸福不幸福,同樣也不能用手中的“權”來衡量。有了權,未必就能天天開心。我們時常看見,有些弄權者為了保住自己的“烏紗帽”,處處阿諛逢迎,事事言聽計從。失去了做人的尊嚴,哪里還有什么真正的開心?
有的人利用手中的權,拿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上歌廳舞廳“泡妞”,雖然獲得了一時的感官刺激,找到了一時的開心,卻給自己帶來了訴不完的懊悔。他們就像歌德筆下的浮士德,拿自己的靈魂去換取一段開心快樂的時刻,結果變成了傻瓜,他們最后失去的不僅是快樂和開心,甚至連生命也一起失去了。
我想,我們也應該好好反思一下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快樂了。那么,我們怎樣才能做到知足呢?
1.警示自己
我們可以以前人的正反事例來警示自己。現實中的許多人,因為貪婪,以至于身敗名裂,留下千古罵名,到頭來后悔晚矣。我們要以這些事例時刻警示自己,從而消除貪婪心理。
2.自我反思法
你可以拿出一張紙,然后在紙上連續20次用筆回答“我喜歡……”這個問題。回答時應不加思索,一口氣回答完,限時20秒鐘。等你全部寫完后,你應該逐一分析哪些欲望是合理的,哪些是過分的,這樣就可明確貪婪的對象與范圍。最后,對造成貪婪心理的原因與危害,作較深層的分析。
3.常保知足之心
人們常說:“知足常樂。”“知足”,就不會心生邪念,而“常樂”也就能保持心理平衡了。
我們都是平凡的人,不可能做到無所追求,但生命只有一次,而且時間有限,所以,每個人都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時間里不要讓自己太疲憊,盡可能讓自己過得快樂一點。人活一世為了什么?就是為了快樂,快樂才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上一篇:相信自己,然后做自己想做的人
下一篇:積極起來,絕不要讓消極心態有機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