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努力,越幸運;越努力,越優秀
俗話說,越努力,越幸運。對于每個人來說,只有足夠努力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反之,哪怕一個人具有很強的天賦,如果總是荒廢自己,不愿意堅持努力,那么他最終注定一事無成。在哈佛大學里,大家都有共識,那就是一個人能否取得真正的成功,并不僅僅在于他在學習的時間里非常專注和認真,也取決于他在學習之外的時間里,是否能夠充分利用業余的時間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給自己加油和充電。在心理學領域有一個1萬小時定律,意思是說,即使一個人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里發展,只要他能夠堅持努力1萬個小時,就會有所成就。當然,這里所說的1萬個小時并不是一個絕對精確的概念,可以是8000個小時,也可以是15000個小時,指的是人們要堅持不懈地努力,發展自己的興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堅持每天都進步一點點,這樣才能夠距離成功越來越近。
大文豪魯迅先生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擠總還是有的。現代社會有很多人都叫囂著時間太少,他們覺得自己沒有充足的時間去做想做的事情,其實這樣的想法完全是錯誤的。當我們真的想要去做好一件事情,一定可以擠出點點滴滴的時間,如每天有24個小時,抽出一到兩個小時還是可以的。我們可以用這一兩個小時做自己想做的事,閱讀更多有意義的書籍,學習更多的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也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參加演講或者是進入英語角學習英語。只要長期堅持下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雖然在短暫的時間里,人生并不會發生明顯的改變和提升,但是只要假以時日,我們總會發現自己的人生已經有質的飛躍。當我們把努力變成一種習慣,總是自然而然地去努力,那么我們就會距離成功越來越近。這也告訴我們,一個人有沒有天賦并不是最重要的,即便資質平庸,只要堅持努力,就能獲得進步,不斷成長。
每個人都要在后天成長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學習,堅持不懈地努力,這樣才能夠發揮自己的天賦,激發自己的潛能,創造生命的奇跡,并且最終獲得成功。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人與人之間之所以有巨大的差異,是因為他們在用不同的方式度過業余時間,這個道理其實非常簡單,因為不管是在學校學習的學生,還是在單位一起工作的同事,大家用在學習和工作上的時間都是差不多的,所謂付出與回報成正比的關系,這也就決定了每個人得到的回報相差不多。如果想得到比別人更多的回報,獲得額外的成功,那么我們就要利用好正常學習和工作之外的時間,這樣才能夠有更多的收獲。舉個簡單的例子,作為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如果在參加工作之后能夠把工作之余用來學習,而不是用來娛樂休閑,那么在堅持幾年之后,一定會獲得幾個技能證書,工作能力也會越來越強。這樣一來,在與同事競爭的時候,他當然會具有特別突出的優勢,也能夠更容易地獲得自己想要的機會,收獲自己想要的結果。
現代社會,有很多人的內心都非常浮躁,他們雖然夢想著獲得成功,渴望著讓人生綻放出異樣的光彩,但是卻沒有耐心堅持努力學習。他們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作為學生,只保證課堂上45分鐘的效果,只勉強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作業;作為職場人士,他們只能勉為其難地完成老板分配的任務,保證達到老板的最低要求,而不會主動地付出更多的努力,讓自己的工作成果超出老板的預期,也竭盡所能地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在這樣的狀態下,不管是學生還是職場人士,又如何能夠得到他人的認可和賞識呢?正是因為如此,很多人才會感到納悶,他們自以為有很強的天賦,也覺得自己抓住了好機會,但是卻沒有獲得成功,這與他們沒有利用好業余時間是有密切關系的。
每個人都有夢想和志向,只有在夢想和志向的激勵下,我們才能確定人生的方向,也才能竭盡所能地去努力。但是如果一心一意只想獲得豐厚的回報,卻沒有花費更多的時間去辛勤耕耘,也沒有花費更多的精力去充實和提升自己,那么就算具備很多很好的條件,也未必能夠如愿以償地獲得成功。在哈佛大學,很多教授都會激勵學生:如果你們想在走出校園之后進入任何一家公司都能夠有杰出的表現,都能得到同事的認可和老板的賞識,那么在哈佛大學度過的這幾年時間里,你絕不能有任何的時間休閑和放松,更不能愜意地躺在太陽下無所事事。哈佛大學是世界頂級學府,能夠進入哈佛大學的學生都出類拔萃,也有很強的學習能力,要想在這樣一群優秀學子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拼盡全力去努力。當看到身邊比自己更優秀的人都在努力,他們很清楚自己并不是最優秀的那一個,所以也就沒有資格放松自己。
1903年,學者科爾參加了在紐約舉行的數學學會。在這次學會上,科爾拿出了自己的數學成果,原來,他破譯了一道世界級的頂尖數學難題,很多數學家都被這道數學難題難住了,當時還沒有人能夠接近答案呢。但是,科爾卻對這道數學題進行了正確的解答,為此,參與數學學會的很多同行都為科爾豎起了大拇指,他們都很佩服科爾。
有一個學者更是當眾夸贊科爾:“科爾,你是全世界最富有智慧的人,我從來沒有見過任何人比你更加充滿智慧?!睂τ谶@樣至高的評價,科爾表示感謝,之后他坦誠地說:“其實,我并不像你想的那樣充滿智慧,我用的完全是笨方法。”這名學者很驚訝,他問科爾:“難道你解答出來這道題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科爾微笑著搖搖頭,對方更驚訝了,繼續猜測:“難道你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科爾還是搖頭,對方感到難以置信,以夸張的語氣問科爾:“難道你用了一年的時間?這也太有毅力了吧!”科爾還是搖頭,看到對方猜測的答案距離他真正的答案相差很遠,他面帶微笑,非常平靜地對那位先生說:“在整整三年的時間里,我把所有的星期天都用來研究這道題!”聽到科爾的回答,在場的學者們全都默不作聲。
對于一個解答出世界級頂尖數學難題的數學家,大家當然會認為他充滿了智慧,然而,任何收獲的背后都是堅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茽栔阅軌蚪獯鸪鲞@道數學難題,是因為他居然把三年里的所有周末都用來對這道題進行研究和思考。由此可見,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的天才,所謂的天才都是1%的天賦,加上99%的汗水。在科爾的身上,我們驗證了這個道理。古今中外,有很多偉大的人都是如此。大文豪魯迅先生曾經說過,這個世界上哪里有天才,他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來寫作而已。愛迪生為了找到合適的燈絲材料居然嘗試了1000多種材料,進行了7000多次實驗。想想就會感到很可怕,一個人居然失敗了7000多次才獲得成功,如果在成功之前他就因為某一次失敗而放棄繼續努力,那么他就會徹底地失敗。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在哈佛大學,一個博士生除了每天要完成繁重的學習任務之外,每三天就要讀完一本非常厚的書籍,還要針對這本書籍進行深入的思考,寫出幾萬字的閱讀報告。假如有機會去哈佛大學看一看,我們就會明白,在哈佛大學里,凌晨4點半絕不是夜深人靜、大家都在酣睡的時刻,哈佛大學的圖書館里總是燈火通明、座無虛席,就像白天一樣。哈佛大學的餐廳也是一道奇特的景觀,因為在哈佛大學,很少有學生會花時間專注地品嘗美食,他們都是一邊吃飯,一邊閱讀或者一邊吃飯一邊做筆記。這樣爭分奪秒地學習,難怪哈佛大學有著濃郁的學習氛圍、良好的學術氣息,哈佛大學的學子在全世界都非常出色和優秀。
當然,勤奮學習也是要講究方式方法和策略的。通常情況下,人在早上和晚上的時候頭腦更加清醒,記憶力也非常好。在這個時間段,可以背誦一些需要記憶的內容,如語文、歷史、英語單詞等。除了早上和晚上,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可以選擇思維比較活躍的時間段,這樣一來說不定就能夠產生靈感,把一直困擾我們的數學難題解答出來。當然,一切形式的學習都難免枯燥乏味,如果總是堅持學習同樣的知識,那么學習效率就會降低,明智的人會交替學習不同的內容,或者是通過交替學習來達到休息和放松的目的??偠灾绻悻F在感到疲倦了,想要放棄努力,那么一定要記得問問自己:比我優秀的人都在努力,我有什么資格懈怠呢?當你回答出這個問題,你就會知道自己應該怎么做了。
上一篇:要想收獲,就要先付出
下一篇:足夠好的愛是孩子內心強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