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罰分明,讓孩子明白對與錯
寶媽:教育孩子真的是很頭疼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對待外向型的孩子,他們愛表現,活潑好動,但是也總是會惹出一些麻煩。當他們惹麻煩的時候,過分批評怕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影響他們的積極性,如果不批評的話又怕他們養成不好的習慣,是非不分,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外向型的孩子精力無限,他們喜歡把任何事情都表現在外面。他們積極主動,樂觀開朗,對任何事物都充滿熱情和活力。但是,他們犯錯的概率也是比較高的,畢竟小孩子的知識和能力是有限的,犯錯是難免的。家長們應該做的是獎懲分明,幫助孩子認識是非對錯,發揮他們性格中積極的一面,彌補性格中的缺陷,讓他們成為性格良好、心理健康的孩子。
小斌今年五歲了,是一個愛說愛笑、樂于助人的孩子,很多人都喜歡他。但是,小斌特別調皮,經常逗小區里的孩子,還時常把小孩子逗哭。
有一天,奶奶帶著小斌去樓下玩,小斌很快就和很多孩子打成一片。一會兒和他們玩沙子,一會兒和他們玩水槍,玩得不亦樂乎。奶奶坐在一旁和朋友們聊天。正聊得高興,突然聽見了孩子的哭聲。
奶奶心一慌,心想是不是自己的孫子又闖禍了啊,就趕緊起身查看情況。只見鄰居家的小姑娘小愛坐在地上哭,而小斌則在一旁偷笑,奶奶急忙過去詢問情況。
奶奶扶起小愛,親切地問:“小愛你怎么啦?”
小愛哭著說:“小斌剛才嚇我。”
奶奶:“小斌,你又干什么啦?”
小斌:“她的膽子也太小了吧,就一只小小的毛毛蟲,就嚇成這個樣子,哈哈。”
奶奶:“小斌,你怎么這么不老實呢?”
小斌:“誰叫她那么膽小呢,我又不是故意的。”
奶奶:“這個孩子怎么說話呢,你快向小妹妹道歉。”
小斌:“我才不道歉呢。”說著就一溜煙跑了。
奶奶在后面無奈地搖了搖頭,心想:這孩子怎么這么氣人呢,一定要告訴他的媽媽,得好好管他了。奶奶拉起小愛,幫她拍拍身上的土,擦干了臉上的眼淚,又哄了一會兒,小愛才終于不哭了。
晚上媽媽下班回到家之后,奶奶給媽媽說了這件事情,媽媽聽完之后非常生氣,就把小斌叫了過來。
媽媽:“小斌,今天你都做什么了?”
小斌:“沒做什么啊,就是和小朋友一起玩啊。”
媽媽:“你再好好想想。”
小斌想了一會兒,除了和小朋友一起玩之外,今天也沒干什么啊。
媽媽:“你是不是把小愛嚇哭了啊?”
小斌:“哦,這事兒啊,小愛也太膽小了,一只毛毛蟲就嚇成那個樣子了,真的是太好笑了。”說著又哈哈笑了起來。
媽媽:“不要笑了,你覺得是一件好笑的事情,你以為毛毛蟲不可怕,可是別人不一定就這么覺得啊。如果你是小愛,別人用毛毛蟲嚇你,你怎么辦?”
小斌:“我肯定不會哭的,我會和那個人一起玩的。”
媽媽:“人和人的性格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可能不怕毛毛蟲,有的人可能就害怕毛毛蟲,如果明天我拿蜘蛛去嚇唬你,你是不是也害怕啊?”
小斌:“我最害怕蜘蛛了,我肯定會嚇哭的。”
媽媽:“這不就對了嗎,所以你應該怎么辦呢?”
小斌:“應該和小愛說對不起。”
媽媽:“對,那你現在就去道歉吧。”
小斌:“我害怕,我不想去。”
媽媽:“你怕什么啊,既然你做錯了就應該勇敢去道歉啊,你既然害怕當初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小斌:“這次就算了吧,能不能下次再說?”
媽媽非常嚴厲地說:“不可以,這次一定要道歉,不然你是不會長記性的。”
小斌:“可是……”
媽媽:“可是什么,你還想說什么,快去道歉吧。讓你準備一會兒,想想怎么說。”
小斌猶豫了一會兒,終于鼓起勇氣去道歉了。
小斌和媽媽來到鄰居家,媽媽敲開了門,媽媽和鄰居說明了情況,鄰居把女兒叫了出來。小斌見到小愛之后,紅著臉說:“小愛,對不起,我不應該拿毛毛蟲嚇唬你,你不要害怕啦。”
小愛看看自己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對她笑了笑,小愛也笑著說:“沒關系,我原諒你啦。”
小斌:“太好啦,哈哈。”
媽媽和小斌回到家之后,媽媽說:“小斌今天表現得很好了,媽媽要獎勵你。”
小斌疑惑地問:“我今天不是做錯事情了,為什么要獎勵我呢?”
媽媽笑著說:“雖然你做錯了事情,但是你鼓起勇氣道歉了,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就值得表揚,媽媽這叫獎懲分明。說吧,想吃什么好吃的?”
小斌:“我想吃可樂雞翅。”
媽媽:“沒問題。”
專家解讀:
孩子就像一棵需要不斷修剪才能成長的小樹苗。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起到很關鍵的作用。
剛出生的孩子只知道吃、喝、拉、撒、睡,這個時候,只要給予他們很好的照顧就可以了。等到孩子長到幾個月大,他們對世界漸漸有了意識,開始認識自己的爸爸、媽媽,學會看別人的臉色,當你對他笑的時候他會對你笑,當你對他生氣的時候,他會不知所措。等到他們再大一點,他們會逗你開心,他們會做讓你開心的事情,但他們也會變得越來越調皮,給你制造麻煩。但這就是孩子,在他們的世界當中,沒有是非觀念,沒有對錯之分,這個時候就要家長們幫他們把好關,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該批評的時候批評,該表揚的時候表揚,讓孩子朝著正確的方向走下去。
案例中小斌的奶奶和媽媽就做到了這一點,她們并沒有容忍小斌的過錯,奶奶雖然沒有能夠讓小斌認錯,但是她也認識到了孩子的過錯,沒有幫小斌隱瞞錯誤,而是向小斌的媽媽說出了事實,讓小斌的媽媽去教育小斌。而小斌的媽媽在得知事情之后,就事論事,對小斌進行了批評,當小斌表現出反抗的情緒的時候,小斌的媽媽也表現出了耐心,直到小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引導小斌去道歉。當小斌鼓起勇氣道歉后,媽媽又及時做出了表揚,對小斌勇于認錯的態度給予了肯定,讓孩子認識到犯錯并不是那么可怕的事情,而且道歉也沒有那么可怕。在以后犯錯的時候,小斌大概會更好地認識到錯誤,并且能夠更好地去道歉吧。而且得到肯定會讓小斌的心里好受些,他以后也許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所以,在批評之后適當地肯定是有必要的。
孩子1~3歲是成長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也是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當孩子取得進步的時候,家長們都要給出肯定和鼓勵。當孩子犯錯,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時候,家長們就要及時批評,但是批評的時候也要注意態度,要采用溫和的態度進行制止,要有足夠的耐心循序漸進,切忌用語言恐嚇孩子,或者是打罵孩子。那么,對待孩子,家長們應該如何做到獎懲分明呢?
一是讓鼓勵成為孩子前進的動力。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鼓勵就像空氣一樣不可或缺。也許父母的一個擁抱、一個親吻或只是一個簡單的動作,對于孩子來說可能是莫大的鼓勵,可以讓他們感受到父母是愛他們的,是關注他們的,讓他們信心倍增,更好地去面對生活。
除此,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世界觀不斷形成的階段,是對世界和自我不斷認知的階段,這個時候家長的鼓勵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給孩子制定規則。
因為年齡的關系,孩子的自制能力會比較差,犯錯也在所難免的。但是犯錯并不可怕,只要進行循序漸進的糾正和教導,孩子就會明白更多的道理,不斷成長。
糾正孩子的犯錯過程就好比是給小樹修剪枝葉的過程,對于孩子來說肯定是痛苦的,對于家長來說總覺得有點不忍心,但是,作為家長要理智,應避免孩子養成壞毛病最終影響孩子的成長。
因此,當孩子開始懂事的時候,就要為他制訂規則。
比如,如果孩子過分沉溺游戲,可以規定每天讓他玩多長時間,在什么時間玩。如果超出了這個時間,就從下次的游戲時間里扣除,如果嚴重的話就要取消下次玩游戲的資格,讓孩子吸取教訓。
如果孩子在執行規則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合作的行為,家長要控制自己的情緒,采用緩沖的方法,切忌情緒失控。在孩子哭鬧的情況下,如果屈從孩子,他們會覺得哭鬧有效,可以讓家長就范,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樣會讓孩子越來越難管,想要改正錯誤就很難了。家長們在執行規則時,要堅持自己的做法,不要怕孩子的哭鬧,而是等孩子和自己的情緒都平復之后,再和孩子講道理。比如告訴他們為什么不讓他們玩那么長時間的游戲,玩游戲時間過長可能帶來什么危害,可能對身體造成損傷,會影響到視力等。家長可以和孩子做一些別的游戲,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
三是對孩子有獎有罰。
獎和懲本來是矛盾體,要想正確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就要找到恰當的切合點,根據人、事、環境做到獎懲并用。
給家長的話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是會取得各種各樣的成績,也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當孩子取得成績的時候,家長們要進行表揚,讓孩子嘗到成功的滋味,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們要給予懲戒,讓孩子吸取教訓,以改正錯誤。讓孩子明白對錯與是非。
上一篇:外向型的孩子
下一篇:如果你滿腦子焦慮,它就容不下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