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最熟悉的領域內,做熟悉的事
一個人可以忙碌的事情很多,如果你想的話,每件事都要自己動手,那就永遠沒有空暇時間。忙碌也要有選擇,在你最熟悉的領域,做你最拿手、最熟悉的事,可以讓你事半功倍,總是有很強的成就感。
而如果一個人總是感覺到自己不夠完美,而忙于彌補自身的缺憾,做自己不熟悉、不擅長的事,那他就會有一種特別挫敗的感覺。這種挫敗感會讓他對生活甚至對自己喪失信心,陷入晦暗的境地。
有一位女強人小A,結婚后為自己不能夠做很好吃的飯而耿耿于懷。其實,她是一個很優秀的女人,她很聰明,也很勤奮,有創意,為人也溫柔大方,無論對于生活還是工作都有自己的一套,有她獨特的品位和情懷,她的小家也很溫馨。但是她卻不能原諒自己提供不了丈夫的三餐,無奈只得去參加“主婦培訓班”,可能因為她真的是沒有天分,把耐心很好的老師也惹得頻頻發火。她覺得自己作為一個女人不會做飯,真的是“失敗的女人”,最終還是她的丈夫幫她走出了這種挫敗的境地。她的丈夫告訴她:“你已經很好了,我要的是妻子,不是廚師。”
是啊,對于那些不熟悉、不擅長的事,你要勇敢地說一聲“公司需要的不是……”,公司之所以聘請一個人,看重的是他擅長做的事、熟悉做的事,是一個人能夠用自己熟悉做的事給他們創造的效益,而絕不是他的完美。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每個人總有一些盲點和遺憾,每個人總有一些做不好,甚至是欣賞不了的事。
有時候,待在自己的位置,做自己熟悉的事,不要制造混亂,就是在幫別人的忙,尤其當這個人在某些方面特別有天分,在其他方面卻一竅不通,甚至是“混亂制造者”的時候。
當年楊振寧在美國學習的時候,開始就在實驗室,但因為他的動手能力實在太差,做實驗時經常發生爆炸,當時實驗室流傳著這樣一句笑話,“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楊振寧”。最后,在泰勒博士的建議下,楊振寧放棄了寫實驗論文,把主攻方向轉到理論物理研究,最終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
沒有一個人是完人,一個人只有在他熟悉的領域做熟悉的事,他的特長才能得到發揮,別人做三天能做好的,他一天就能做好,他的人生才能實現最大的價值。如果一直做自己不熟悉的事、沒有天分的事,別人一小時能做好的,你一天才能想明白,那肯定就會落在后面。陌生對于每個人都意味著“風險”,害怕這種風險是一回事,不要冒這種風險是另外一回事。
隔行如隔山,只有對某個行業熟悉到一定程度,你才會發現其中的機會,每個領域都有人成功,但絕不會在短期內就獲得巨大的成功。做自己最熟悉的事,就是把自己選擇的成功之路變窄,從窄窄的門里走進去,你才能走得更遠、走得更深入。
很多年輕人喜歡在多方面發展,如果你在某個領域熟悉透了、成功了,可能對他邊緣的領域也有一點心得,這就是所謂的“觸類旁通”,每個行業到了頂尖,道理都是相通的。可是如果一開始就想在兩個毫無關聯的領域并駕齊驅發展,恐怕你很快就會嘗到失敗的滋味。實際上,那些最成功的人,他們真正負責的事情是很少的,都是自己最熟悉、最精專的事。
萬通集團董事局主席馮侖說,自己就干三件事:看別人看不見的地方,算別人算不清的賬,管別人不管的事。看似高深,實則樸實,是一種復雜化以后的簡單,是一種難得的境界。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這種境界,就不會一直焦頭爛額、毫無所得了。
選擇自己最熟悉的領域,做自己最擅長的事,你會快速地成功。最短的路就是最熟悉的路,最快的做事方法就是自己已經熟練的方法。選擇做最熟練的事,不為難自己,才是成熟的人應有的境界。
上一篇:友誼需要經營,別到用人時方想起來去聯系
下一篇:太在意別人,就會喪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