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自己,檢查自己的行為和心理狀態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這是一句簡單的話,但卻蘊含豐富的人生哲理。行走于世,我們的心靈難免會染上塵埃,只有及時反省,檢查自己的行為和心理狀態,才能以全新的面貌重新上路,才不至于迷失方向。而自我反省的最佳方式就是獨處,因此,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到經常獨處,在獨處中不停地自我反省,以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然而,現代人在多了一份自信心的同時卻少了一種“自省”的精神。他們喜歡得到他人的稱贊、夸獎,卻不愿意去自己反省。在我們上學之時,老師可能經常教誨,“每天反省自己”。這確實是一句頗有價值之言,你如果能好好照著去做,一定受益匪淺。
的確,任何一個人,沒有反省就沒有進步,也可能迷失人生的方向,甚至犯下大錯。
德國詩人海涅說過:“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所謂“反省”,就是反過身來省察自己,檢討自己的言行,看自己犯了哪些錯誤,看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每個人都有缺點,每個人都會犯錯,都可能做出傷害到他人利益的行為,那么我們是圣人嗎?當然不是。所以,為什么不靜下心來反省一下自己呢?有了過失而不自知,從而越來越滑向錯誤的深淵,得到的只能是更進一步的損失。
人不可能十全十美,總有個性上的缺陷、智慧上的不足,而年輕人更缺乏社會歷練,因此這就更需要我們通過反省來了解自己的所作所為。
勇于面對自己、正視自己,對自己的一言一行進行反省,反省不理智之思、不和諧之音、不練達之舉、不完美之事,并且要及時進行、反復進行,才能夠得到真切、深入而細致的收獲;疏忽了、怠惰了,就有可能放過一些本該及時反省的事情,進而導致自己一再犯錯。
我們先來看下面一個案例:
張莉是個成功女士,婚后的她并沒有因為家庭而放棄自己的追求,她和朋友合伙開了家服裝公司,然而,盡管事業如火如荼,她卻并不幸福。
有一次下班后,她無意中聽到員工們對自己的評價:“張總這個人,雖然工作很努力,但說實話,我不怎么喜歡她,她脾氣太壞了,我們是她的下屬,又不是簽了賣身契。”
“是啊,我發現,她還有點小心眼,每次發工資的時候,她都會精打細算,盡量扣除那些零頭。”另一個下屬接上話。
“還有啊,她很懶,沒眼力見兒,說話太直,還毒舌,愛占小便宜,辦事兒不想后果,總是說錯話,一貫的自我感覺良好,自認為自己有那么點小長處,沒有底氣也敢瞎得瑟,不懂還裝懂,還經常大言不慚地說看不慣這看不慣那……”
“對,我看她那脾氣,她老公估計也受不了,女人畢竟是女人,何必一天到晚弄得跟個女強人似的……”
聽完下屬們的這一番話,張莉真的震驚了,原來自己是這樣的一個人。“看來,我真得反省一下。”
當天晚上,張莉回到家之后,一個人靜靜地待了很久,她終于看清了自己,但是她還想得到一個更公正的評價,于是,她詳細詢問了一下丈夫關于自己的缺點。她的丈夫是個脾氣好、說話客觀公正的人,關于妻子的優缺點,他都提出來了:“這么多年,我發現,你是個有魄力的女人……”
可能生活中,很多人都會遇到和張莉類似的情況,原本“自我感覺良好”的自己,有一天卻發現,原來自己有那么多的缺點需要改正。而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反省,唯有反省才能進步,一個人的心智也是如此,一個人不管失去多少,只要還能夠自我反省,就是成功的。不僅要在逆境中反省,還要在順境時反省,只有這樣,才能防患于未然,將危機消除于無形。
那么,在獨處時我們該如何自我反省呢?
第一,首先要了解你需要反省的內容。
(1)人際關系。你今天有沒有做過什么對自己的人際關系不利的事?你今天與人爭論,是否也有自己不對的地方?你是否說過不得體的話?某人對你不友善是否還有別的原因?
(2)做事的方法。反省今天所做的事情,處事是否得當,怎樣做才會更好。
(3)生命的進程。反省自己至今做了些什么事,有無進步?是否在浪費時間?目標完成了多少?
如果你堅持從這三個方面反省自己,那一定可以糾正自己的行為,把握行動的方向,并保證自己不斷進步。
第二,掌握反省的方法。事實上,反省無時無地不可為之,也不必拘泥于任何形式,不過,人在事物繁雜的時候很難反省,因為情緒會影響反省的效果。你可在深夜獨處的時候反省,也就是在心境平靜的時候反省——湖面平靜才能映現你的倒影,心境平靜才能映現你今天所做的一切!
至于反省的方法,則因人而異。有人寫日記,有人則靜坐冥想,只在腦海里把過去的事放映出來檢視一遍。不管你采用什么樣的方式,只要真正有效就行,反省也不能流于形式,每日看似反省,但找不出自己的問題,甚至對錯不分,那就很值得注意。
一個具備反省能力的人一定要具有自我否定精神,就是要勇于認錯。每個人都會有錯誤和缺點,有了錯誤,主動接受批評和自我批評,認真反省自身缺點,從而不斷改進自己、升華自己。反省是心靈鏡鑒的拂拭,是精神的洗濯。反省的過程就是一個人心智不斷提高的過程,是一個人心靈不斷升華的過程,也是我們對所遵循的標準不斷反思和不斷提高的過程。
上一篇:別急,給內向型孩子一些時間
下一篇:發散性思維,開啟高速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