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以燕媠見帝
漢武帝劉徹是中國古代屈指可數的雄才大略的帝王之一,其情感世界同樣豐富而復雜:既有金屋藏嬌的“漢武故事”廣為流傳,也曾“欲立其母、而殺其子”,殘忍地殺害了鉤弋夫人。然而,劉徹也有自己不能割舍的紅顏知己李夫人。愛妃李夫人死后,劉徹傷心欲絕,親自作賦哀悼:
美連娟以修嫮兮,命樔絕而不長,飾新官以延貯兮,泯不歸乎故鄉。慘郁郁其蕪穢兮,隱處幽而懷傷,釋輿馬于山椒兮,奄修夜之不陽。秋氣潛以凄淚兮,桂枝落而銷亡,神煢煢以遙思兮,精浮游而出畺。托沈陰以壙久兮,惜蕃華之未央,念窮極之不還兮,惟幼眇之相羊。函菱荴以俟風兮,芳雜襲以彌章,的容與以猗靡兮,縹飄姚虖愈莊。燕淫衍而撫楹兮,連流視而娥揚,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紅顏而弗明。歡接狎以離別兮,宵寤夢之芒芒,忽遷化而不反兮,魄放逸以飛揚。何靈魂之紛紛兮,哀裴回以躊躇,勢路日以遠兮,遂荒忽而辭去。超兮西征,屑兮不見。浸淫敞恍,寂兮無音,思若流波,怛兮在心。
能夠令武帝劉徹始終放不下對李夫人思念之情的,不是別的,乃是李夫人自己臨終前的一次選擇。
孝武李夫人,本以倡進。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愛之。每為新聲變曲,聞者莫不感動。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上嘆息曰:“善!世豈有此人乎?”平陽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見之,實妙麗善舞。由是得幸,生一男,是為昌邑哀王。(《漢書·外戚列傳》)
原本是個樂人的李夫人能夠走進武帝劉徹的視野,說來是一個偶然。乃兄李延年因“性知音,善歌舞”,而受到劉徹賞識。因為喜歡看李延年的舞蹈,喜歡聽李延年的歌聲,李延年便成了漢武帝劉徹宴席上的歌手。由李延年的一曲“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而引發了劉徹的喟嘆。經過平陽公主的推薦,貌若天仙的李夫人由是得幸,成了武帝鐘愛的妃子,并為武帝生了一個兒子,后來被封為昌邑哀王。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幾年以后,國色天姿的李夫人便身染重病,臥床不起。武帝聞聽李夫人病篤,急忙趕來問候。當劉徹來到床邊時,李夫人卻出人意料地以被蒙面,叩謝皇恩。說道:“妾久寢病,形貌毀壞,不可以見帝。愿以王及兄弟為托。”武帝覺得奇怪,說道:“夫人病甚,殆將不起,一見我屬托王及兄弟,豈不快哉?”李夫人回答說:“婦人貌不修飾,不見君父。妾不敢以燕媠見帝。”
李夫人越是不肯相見,劉徹越是想見一面,于是說道:“只要夫人肯見我一面,我將賞賜千金,同時加封你幾個兄弟的官職。”李夫人說道:“升不升他們的官職在皇帝您,不在是否和我見面。”不管劉徹如何勸說,李夫人就是痛哭流涕不肯讓皇帝見最后一面。劉徹見狀,很不高興地離去了。
劉徹走后,李夫人的姐姐埋怨說:“你難道就不能與皇上見上一面,托他關照您的兒子和兄弟嗎?為什么如此恨皇帝呢?”李夫人解釋道:“我之所以不和皇帝相見,就是為了讓他時刻想著我相托兄弟的囑咐。我因為容貌姣好,才受到了皇上的寵愛。凡是以姿色事人的,色衰而愛弛,愛弛而恩絕。皇上所以眷念我,是因為我在他心里還是原先那樣的容貌。如果讓他見了我現在的樣子,必定會因畏懼而厭惡吐棄我,怎么還會因追思我而關照我的兄弟呢?”
復述不如原文,《漢書·外戚傳》中關于李夫人臨死前復雜心態的描述堪稱入木三分:
初,李夫人病篤,上自臨候之,夫人蒙被謝曰:“妾久寢病,形貌毀壞,不可以見帝。愿以王及兄弟為托。”上曰:“夫人病甚,殆將不起,一見我屬托王及兄弟,豈不快哉?”夫人曰:“婦人貌不修飾,不見君父。妾不敢以燕媠見帝。”上曰:“夫人弟一見我,將加賜千金,而予兄弟尊言。”夫人曰:“尊官在帝,不在一見。”上復言欲必見之,夫人遂轉鄉歔欷而不復言。于是上不說而起。夫人姊妹讓之曰:“貴人獨不可一見上屬托兄弟邪?何為恨上如此?”夫人曰:“所以不欲見帝者,乃欲以深托兄弟也。我以容貌之好,得從微賤愛幸于上。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愛弛則恩絕。上所以攣攣顧念我者,乃以平生容貌也。今見我毀壞,顏色非故,必畏惡吐棄我,意尚肯復追思閔錄其兄弟哉!”及夫人卒,上以后禮葬焉。
李夫人死后,武帝劉徹下令厚葬。其后,劉徹又加封李夫人的兄長李廣利為貳師將軍、西海侯,加封李延年為協律都尉。
此后,武帝劉徹對李夫人的思念始終不減,經常徹夜不眠。為此,還專門請來方士齊人少翁,“乃夜張燈燭,設帷帳,陳酒肉,而令上居他帳,遙望見好女如李夫人之貌,還帷坐而步。”劉徹明明望見了李夫人的身影,卻不能近前觀看,相思之情愈濃,心中愈加悲痛。于是,雄才大略的劉徹文思泉涌,又是作詩,又是作賦,抒發無盡之情懷。其詩曰:
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
等到武帝劉徹死后,大將軍霍光揣摩武帝生前的心意,“以李夫人配食,追上尊號曰孝武皇后”。至此,李夫人又成了漢武帝的皇后。
李夫人和武帝劉徹的這段愛情故事,過程簡單,感情真摯,為人們留下了廣袤的思考空間。
美貌驚人而能歌善舞的李夫人走進漢武帝劉徹的視野,可謂是人們常說的那種緣分。短命的李夫人能夠令身邊美女如云的武帝劉徹始終保持對自己銘心刻骨的愛情,則完全是因為她的智慧選擇使然。
“色衰而愛弛,愛弛而恩絕”,是古代宮廷中屢見不鮮的現象,身為皇妃而大病不起、進入生命倒計時的李夫人對此認識頗深。同時她更清楚,自己之所以獲得武帝劉徹的寵愛,乃是因為自己天生麗質的緣故。經過一場大病之后,昔日姣好的容顏已經蕩然無存,倘若讓劉徹看了自己病中的容貌,一定會在劉徹心中形成巨大的落差,令劉徹對自己由同情而憐憫而淡忘而愛弛而恩絕,乃至徹底退出劉徹的腦海。與其如此,不如不讓他觀看自己的病容,而在心中永遠保持對自己的美好記憶。于是,李夫人堅決不肯讓武帝看自己最后一眼。不論武帝如何哀求,如何誘惑,李夫人都不肯退讓。
李夫人能意識到這一點,并堅持不讓武帝看自己的容貌,足以令許多人望塵莫及。從姐姐對李夫人的埋怨中可以發現,她就意識不到這一層,做不到這一點。李夫人的姐姐是從功利的視角來想問題的,以為如果李夫人肯讓武帝看上一面,武帝對李夫人的感情就會加深一層,進而會愛屋及烏,對她的親屬予以關照。如果李夫人和乃姊一樣思考問題,那么,史書中就將根本不會出現李夫人的名字。
漢高祖劉邦生前對戚夫人十分寵愛,以至于愛屋及烏,幾次準備廢黜由呂雉所生的太子劉盈,改立由戚夫人所生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因呂后聽從張良之言,請來商山四皓輔佐太子劉盈,劉邦才被迫取消了廢立太子的念頭。劉邦死后,太后呂雉快意恩仇,下令將戚夫人囚禁在永樂巷,“髡鉗衣赭衣,令舂”。由尊貴的愛姬淪為下賤的囚奴,戚夫人內心痛苦不堪,一邊干活一邊呻吟著:“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使誰告女?”戚夫人的呻吟傳到太后呂雉耳中后,進一步觸發了呂雉的報復心理,于是,兒子趙王如意被害,戚夫人自己也被呂雉殘忍地修理成“人彘”,受盡折磨,含恨而死。不待說,倘若戚夫人有李夫人的見識,就不會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
誠然,李夫人是世俗的,并沒有徹底看破名利,至死她也未能改變這一點。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她并沒有得到真正的解脫,她心里眷念的,仍然是世俗的兄弟姊妹母子情懷,以及她自己在武帝劉徹心目中的形象。只是因為她對人情世故認識深刻,對武帝劉徹的心理把握準確甚至入木三分,她才得以圓滿地完成了她最后的使命,通過永遠讓劉徹記住自己美好容貌,通過讓劉徹永遠銘心刻骨地思念自己,李夫人完成了兄弟們對她最后的期望,從而在滿足兄弟欲望的同時實現了自己的世俗價值。
上一篇:不放棄
下一篇:不敢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