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在人群中穿行,你是否在奮力捕捉
一個人目前從事的工作,也許看起來并不重要,也不能在短時期內為你帶來金錢的快速積累,但你應該意識到,機遇和光明的前途是永遠存在的。
俗話說,“天地生人,生一人應有一人之業;人生在世,生一日當盡一日之勤”。
勤勉永遠是成就一番事業的鋪路石,特別是對于那些白手起家的人來說,沒有天然的財富優勢和關系網絡,如果再不積極爭取,一切只能是黃粱美夢。
然而,在我們身邊,勤勞的人不計其數,早出晚歸甚至徹夜加班者屢見不鮮,但在這部分人中,最終能夠實現白手起家者卻寥寥無幾。
同樣的汗水卻沒有換來同樣豐厚的收獲,一是因為他們對于白手起家原本就沒有強烈的意念,只是把這種設想當成調侃的資料,在茶余飯后憧憬一番,使生活充滿美好的期盼;二是有些人雖然辛勤勞動、渴望富有,但他們害怕失敗和改變,這類人也是普通人中的大多數,他們只有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面對自己熟悉的人才會安心,面對陌生的領域,從來都是戰戰兢兢,不敢輕易涉足,逐漸向命運繳械投降了;三是有些人雖然敢闖敢干,卻太容易滿足而不思進取,在生活得到一定的滿足后,窩在溫暖的小家里,不再積極地闖蕩了。
在白手起家的致富路上,平淡的生活年復一年地考驗著我們,也正是這種日復一日的不變的生活,讓很多人先是感覺有勁兒使不上,然后就逐漸放棄了努力,毫無目標地混下去。
有一天,戴爾·卡耐基在一個出售絲巾的柜臺前和一個受雇于這家商店的年輕人聊天。他告訴戴爾·卡耐基,他在這家商店已經服務4年了,但由于這家商店的“短視”,他的服務并未受到店方的賞識,為此他心灰意冷,并打算離開。
在他們談話中間,有位顧客走到他面前,要求看看帽子。這位年輕店員對這名顧客的請求置之不理,繼續和卡耐基談話,雖然這名顧客已經顯出不耐煩的神情,但他還是不理。最后,等他把話說完了,才轉身對那名顧客說:“這兒不是帽子專柜。”那名顧客又問帽子專柜在什么地方。這位年輕人回答說:“你去問那邊的管理員好了,他會告訴你怎么找到帽子專柜。”
一個人目前從事的工作,也許看起來并不重要,也不能在短時間內為你帶來金錢的快速積累,但你應該意識到,機遇和光明的前途是永遠存在的,你的態度很重要。一個連基本工作都不積極做好的人,又怎么能在人生和積累財富的道路上有較大的斬獲呢?
美國總統林肯的一件逸事給很多平常人以啟示:
有一天,林肯在街頭看到一份新到的《智慧》雜志,隨手買了一本回到宿舍翻看。突然,他發現中間幾頁沒有裁開。他用小刀裁開了它的連頁,又發現連頁中的一段內容被紙糊住了。他又用小刀慢慢把紙刮開,于是出現了以下文字:恭賀您!您用您的好奇心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獲得了本刊1萬美元的獎金,請將雜志退還本刊,我們負責調換并給您寄去獎金。林肯對編輯部這種啟發讀者智慧和好奇心的做法極其欣賞,便提筆寫了一封回信。不久,他便接到新調換的雜志和編輯部的一封回信:總統先生,在我們這次故意印錯的300本雜志中,只有8個人從中獲得了獎金,絕大多數人都采取了寄回雜志社重新調換刊物的做法。看來您是真正的智者。根據您來信的建議,我們決定將雜志改名。這本雜志,就是至今風靡世界的《讀者文摘》。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或隱或現的機會就如這些藏著獎品的雜志一樣在我們的身邊穿行,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去奮力捕捉。大多數人都是習慣性地一掃而過,不予關注。以致在“中獎”的結果出現時,很多人都悔之晚矣。
在一次培訓課上聽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日本三洋電機的創始人井植歲男的園藝師傅對井植說:“社長先生,我看您的事業越做越大,而我卻像樹上的蟬,一生都坐在樹干上,太沒出息了。您教我一點創業的秘訣吧。”
井植點點頭說:“行!我看你比較適合園藝工作。這樣吧,在我的工廠旁有20000平方米的空地,我們合作來種樹苗吧!樹苗1棵多少錢能買到呢?”“40元。”井植又說:“好!以1平方米種2棵計算,扣除走道,20000平方米大約種20000棵,樹苗的成本不到100萬元。3年后,1棵可以賣多少錢呢?”“大約3000元。”“100萬元的樹苗成本與肥料費由我支付,以后3年,你負責除草和施肥工作。3年后,我們就可以每棵收入3000元,共20000棵,應為6000萬!到時候我們每人一半利潤。”聽到這里,園藝師傅卻拒絕說:“哇!我可不敢做那么大的生意,還是算了吧!”最后,他還是在井植家中栽種樹苗,按月拿取工資,白白失去了致富良機。
在創業和實現夢想的道路上,你應當勇于嘗試,試圖去抓住你所能看到的任何機遇,要讓自己先起步,跑起來,才能到達事業的高峰。
對于普通人來說,兩手空空、瑣事不斷、生活平淡這也許是常態,但越是在這種平淡的狀態中,我們越應該積極地捕捉改變命運、創造財富的機遇。哲人說:大地回暖向萬物發出了請柬,但并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發芽。如果你想讓自己這粒“白手起家”的種子盡早發芽,積極的態度是必需的養料。
上一篇:既然選擇,就要勇敢前行
下一篇:苦難,也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