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壓力督促自己不斷進步
毋庸置疑,現代社會的每個人都承受著壓力,或者來自生活,或者來自工作。正所謂人無壓力輕飄飄,難道人將壓力化為動力,就會勇往直前嗎?其實不然。有很多人雖然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但是卻因為不會排解壓力,也不會把壓力轉化為動力,因而總是非常被動地面對壓力,最終甚至自我放逐,破罐子破摔。這樣的情況下,壓力非但無法取得積極正向的效果,反而會使我們的人生無法如愿以償。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壓力也是如此。如果我們能夠把壓力轉化為動力,自然壓力就是好事;反之,壓力就會導致人們身心俱疲,漸漸對人生失去希望,也對自己失去信心,導致自己萎靡不振,這就是壞事。從本質上來說,壓力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其實與人們對待壓力的態度密切相關。正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生活又何嘗不是藝術作品,需要每個人用心鑒賞呢?沒有壓力的人,生活中毫無方向感,因為沒有明確的目標,他們的每一天都在混日子,懵懂無知,如此一來,寶貴的青春年華就在蹉跎中悄然溜走,白白浪費。在壓力的作用下,如果人們能夠擺正心態,意識到壓力是一切進步的源泉,因而發自內心地接受壓力,歡迎壓力的到來,就能夠明確人生的目標,產生緊迫感和危機感,從而促使自己不遺余力地朝著目標努力奮進。在壓力之下,人生也會像璀璨的明珠,發出耀眼的光芒。
對待壓力,每個人都應該有心理準備。諸如學生參加考試,就應該對于考試的難易和自己的真實水平有所了解。唯有如此,學生們才能坦然面對考試的壓力,盡自己的最大能力在考場上超常或者正常發揮,從而考出好成績。不管是在學校里,還是走出校園走入社會,每個人都應該對于壓力做到心中有數。就像災難猝不及防總讓人難以接受一樣,壓力如果突然而至,也會讓人感到難以接受。在這種情況下,唯有更加理智地對待壓力,我們的人生才能從容不迫,鎮定自若。
從人生的角度而言,壓力并非什么罕見的力量,而是人生常態。懷著這樣的心態,朋友們自然不會因為壓力的到來而驚慌失措了吧!很多高情商者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就是因為他們善于把壓力轉化為動力,也善于讓壓力督促自己不斷進步,勇往直前。
秦朝末年,因為秦王暴戾,所以很多國家都對秦國意見很大。為此,秦國與諸國陷入了戰亂之中。為了援救被秦國圍困的趙國,西楚霸王項羽率領大軍火速救援,準備與秦國對戰。當時的秦國絕非等閑之輩,他們國力強盛,兵力充足,而且戰備充分,為此項羽手下的很多將士產生了為難情緒,不愿意與秦軍拼死搏斗。為了鼓舞士氣,項羽親自率領先鋒部隊渡過漳河,準備與秦軍主力對決。過河之后,項羽當機立斷頒布命令:“鑿穿船底,讓船沉入河底;砸碎做飯用的鍋,每個人只發3天的干糧。”如此破釜沉舟的勇氣,使全體將士意識到即使不與秦軍拼死一搏,也終究會因為沒有退路困死在此處。為此,他們全都同仇敵愾,誓死要打敗秦軍。
最終,將士們萬眾一心,沒有人當逃兵,更沒有人感到畏懼。他們以一當十,殺入秦國大軍之中,在與秦軍進行了九次殊死搏斗之后,最終大破秦軍。這次勝仗,助長了項羽的威風,也使秦軍元氣大傷,在歷史上都有深遠的影響意義。
項羽在面對強大的秦軍時,破釜沉舟,不給自己和全體將士任何退縮的機會,使每個將士都深切意識到與秦軍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最終以一當十,勇猛無比,大破秦軍。這就是項羽的高明之處,在強敵面前,唯有如此決絕,才能一鼓作氣。不得不說,項羽在這場戰爭中表現出超高的情商,才能以懸殊的兵力徹底打敗秦軍。
生活中,我們也有很多時候必須承受巨大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與其被動地接受壓力,不如主動地化解壓力,使其成為我們前進的超強動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沒有人愿意像蝸牛一樣背負著沉重的殼前進,但是如果能夠得到一定的推動力,則人生的進步就會顯得更加輕松和順遂如意。
上一篇:靜下心來,獨立思考
下一篇:記住,方向比努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