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給自己內心清零
如果你在一個杯子里裝滿石塊,你會誤以為杯子已經滿了;當你抓起細沙撒入杯子,你會發現杯子沒有滿,因為杯子里還能容納很多細沙;當杯子里裝滿了細沙,你又誤以為杯子滿了,實際上杯子還沒有滿,因為你還可以向杯子里倒入很多水……一個杯子的容納都是如此的強大,更何況我們的心靈呢?曾經有心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人的潛力是無窮的。的確,人具有無窮的潛力,也具有無窮的能力,而且人心和杯子一樣,也具有無窮的容量。對于愛學習的人而言,人的一生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成長、不斷進步。在這個世界上,也許有很多人都喜歡吹牛皮,夸大其詞,但是沒有任何人敢說自己什么都懂,更不敢說自己是最成功的。
既然我們認可自己并非無所不能、無所不知,那么我們就要具有空杯心態,始終把自己當成一個空杯子,盡量學習更多的知識,讓自己的內涵變得更加豐富。不過,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有了小小的成就,就會自夸自大,夸夸其詞,甚至覺得自己不管什么情況下,都會無所不能、無所不知。殊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天外還有天呢,更何況是小小的我們。一旦牛皮吹破了,導致自己尷尬和難堪,那就怪不得別人了。要想保證自己不丟臉,謙虛謹慎、時刻保持“空杯心態”是很有必要的。整個世界都在不斷地發展和進步,我們唯有與時俱進,才能不斷更新自己,讓自己跟上時代的腳步。
古人云,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現實情況恰恰如此。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都要保持進步的姿態,才能順應形勢向前發展。否則,我們就會被時代的洪流甩下,無可奈何地退步。細心的朋友們會發現,那些出類拔萃的人之所以獲得成功,之所以讓自己的人生與眾不同,就是因為他們在一生之中從未停止過前進的腳步。他們為何能夠做到這一點呢?就是因為他們始終懷有空杯心態,始終對自己“心懷不滿”,所以才能始終督促和鞭策自己不斷進步、奮勇向前。
曾經,有個頗有造詣的年輕人去深山古剎中拜訪一位老禪師。原本,他是想向老禪師求教,但是當看到老禪師貌不驚人的樣子后,他不由得對老禪師心生不敬,暗暗想到:“老禪師名聲在外,但是看起來貌不驚人,估計造詣未必有我高吧。我不相信,在這人跡罕至的深山古剎中,真的會有世外高人呢!”老禪師卻與年輕人恰恰相反,他對年輕人畢恭畢敬,而且還親自為年輕人倒茶。這下子,年輕人更加揚揚自得。不想,老禪師已經倒滿了年輕人眼前的杯子,卻還在傾斜著茶壺,不停地往杯子里倒水。年輕人誤以為老禪師走神了,因而趕緊提醒老禪師:“大師,杯子已經滿了,您為何還往杯子里倒水啊!”老禪師這才高深莫測地說:“的確,杯子已經滿了,為何還要往杯子里倒水呢?”年輕人聽出了老禪師的話外之音,不由得羞愧得滿臉通紅。的確,既然自己自以為是,為何還來向老禪師求教呢!想到這里,年輕人趕緊叩謝老禪師,繼續回家修行去了。
對于一杯已經真正滿了的杯子,無論如何,我們也無法在其中裝入更多的東西。幸好,我們的心不是真的杯子,因而我們可以自己思考我們是空杯,還是滿杯。要想保持學習的狀態,時刻學習,我們就必須把內心深處的杯子倒空,這樣我們才能繼續努力學習,擁有好的心態。
當然,杯子只是一種載體。為了讓杯子更好地發揮容納功能,我們首先要進行自省。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假如我們不善于自省,就會導致對自己缺乏明智理性的認識,從而導致我們不知天高地厚,盲目自以為是。因而,我們要認清楚自己,也要清楚自己的分量。其次,我們還要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知識。毋庸置疑,每個杯子都有自身獨特的容納功能,假如我們一味地學習,學到的卻是無關緊要也根本派不上用場的知識,那么我們的學習就是毫無意義的,反而會變成一種負累。凡事都要講究針對性,我們作為空杯子,在容納世界時,也要有目標。總而言之,人也不可能自動地與時俱進,我們必須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順應形勢,充實自我。
上一篇:寧缺毋濫,女人別因年齡而放低自己
下一篇:對自己狠好過別人對你狠